终于知道大张伟为什么是这样一个人了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30 08:57:44 热度:247°C

 

最近大张伟讲他和妈妈的故事又刷屏了,有博主写“终于知道大张伟为什么这么自信快乐了”。

戳开看是大张伟在节目上讲了这么一段往事:读初中的时候大张伟成绩好但迷上了弹琴搞摇滚,老师就找到他妈妈,想让妈妈劝大张伟好好学习,别玩儿摇滚。

妈妈知道后就问大张伟,是要接着弹琴还是考重点高中。得到“要弹琴”的回答,他妈妈二话没说找到老师,“我儿子就想弹琴”。就,好酷哦。

1.

在此之前,比起“酷”,对大张伟妈妈的印象其实是“有趣”。

周振霞女士,江湖人称霞姐。大张伟从香奈儿得到灵感,给妈妈起了个很法国的英文名叫周奈儿,霞姐一开口就空耳,“哈喽,哎慕九寨沟!”

霞姐身上有很多中年妈妈的共性。

比如喜欢丝巾。冲着镜头给大家展示满满一床的丝巾(这还只是存货的一小部分),不经意地拿起红色那条,随意往脖子上一搭,开始走秀摆pose,仿佛她走哪儿风就到哪儿。

再比如热衷于让孩子吃苹果。大张伟说了三十年他不爱吃苹果,但霞姐永远be like:苹果是水果之王巴拉巴拉,赶紧来吃!

(像极了我澄清过无数次不吃苹果,一回家照样是“来吃苹果”)

但霞姐总在共性里流露出一些个性化的喜剧天分。

经典案例,一个是橘子事件。大张伟讲以前自己埋头写歌没工夫搭理人,妈妈为了让他吃橘子就包揽了剥皮+喂食,到这里一切还算正常,谁没享受过疯狂肝作业时妈妈送爱心水果的待遇呢。

霞姐特立独行之处在于,她不是直接递到大张伟跟前,是把剥好的橘子从大张伟腋下伸过去,问“你吃瓣橘子吗?”

(在节目拍摄花絮里复刻的“喂橘子”场景)

还有一个是裤衩事件。某次颁奖晚会结束,大张伟跟一堆艺人挤同一个电梯上楼,此时大张伟接到了霞姐的电话。

好像妈妈们都觉得声儿小了电话那头听不见,所以经常扯着嗓子喊,霞姐也不例外,“张伟!出差这么久你带够裤衩没有!!”的担忧,回荡在安静的电梯里。其他艺人扭头憋笑,大张伟独自社死。

可能真的是血脉压制,一向嘚啵嘚啵个不停的大张伟,唯独插不上霞姐的话。

早年间一家人上访谈节目,主持人问霞姐,周围人都结婚有小孩儿了就大张伟还单着,着不着急,霞姐看得开,“不着急,都是随缘”。

“主要是我们家长不干涉他这些事儿。”

“对,我妈……”

“他看着好就好。”

“主要我妈也比较………”

“他喜欢,我做家长的为什么要在中间搅合呢?”

大张伟叹口气生无可恋地望着观众席,一分钟愣是没说出来一句完整的话。

大张伟他爸爸也是语速飞快,操着一口京腔跟讲相声似的,“人家两口子过日子我们家长掺和进来没必要”,霞姐立马接上“我们家家庭氛围比较放松”,被左右夹击的大张伟,自闭.jpg。

就懂了为啥大张伟在外头话又多又密,是在家里给憋坏了吧?!

2.

虽然在家可能说不上话(不是),但这种轻松、快乐的家庭相处模式很难不让人羡慕。从不干涉婚姻就能窥见,大张伟爸妈对于儿子的人生,主打的就是一个尊重。

单说大张伟走音乐这条路。两岁多他就能跟着电视哼歌哼个差不离,上小学被老师发现了唱歌天分让他去参加比赛,一路唱到北京市少年独唱第一名、唱进了银河少年艺术团。

(嗯,大张伟最开始是国家队选手来的)

其实大张伟家并没有富裕到能轻轻松松供他唱歌,但儿子爱唱又出息,他爸妈就想尽办法支持。具体操作就是白天在单位上班,晚上出门摊煎饼卖馄饨。

正是因为自己摆过摊,知道小本生意不好做,爱砍价的霞姐跟大张伟在路边小卖部买了东西,都不和老板讨价还价,“我有时候都劝你爸,别跟人死乞白赖砍价,砍差不多得了”。

坚持摆摊好些年,1989年大张伟父母用攒下的八千块给大张伟买了当时最新的音响。

本来歌唱得好好的,可以靠这项技能保送重点中学,结果大张伟是有点倒霉在身上的,最后一轮面试前突遇变声期,“然后就进了个二等学校”,并且结识了一群朋友开始搞乐队,这才有了开头霞姐跟老师说大张伟要弹琴那事儿。

在90年代甚至现在很多家长眼里,摇滚等同于叛逆、学坏,霞姐心里可能也是这么想的,她根本都不知道摇滚是什么东西,但大张伟要做,她就支持了,大张伟想要条破洞裤,那她就把好裤子给改了。

大张伟这么形容他和妈妈的关系,“我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别的妈也许比我妈会做饭、比她会交际,但我觉得她最适合我。”

这种适合是对一个探索欲旺盛小孩的尊重,还在于后来大张伟跟公司闹解约,完全没工作在家emo,霞姐悄悄把大张伟屋里的坐垫都弄成了他最喜欢的豹纹,希望他一抬头看见能心情好点,只字不提他跟公司的那些破事。

霞姐讲过大张伟小时候的一件事。

说大张伟以前脾气特别拧,不知道挨了多少次板子,直到五年级有一次,霞姐又要开打,大张伟往那儿一趴,“你揍吧”,一副无所谓模样。

一般家长看小孩死猪不怕开水烫,火气上涌硬要把你打到服气为止。霞姐咋想的呢,“我就突然意识到,我得变了这方法得改,不能再打了。”

包括谈到和孩子之间的代沟,她都觉得不能老想着改变孩子,因为过来人的想法不一定对。

就觉得霞姐当家长的那种酷法,不是心口不一装出来的,是源于她自身朴素的爱。在这样的氛围中,大张伟有机会不断去选择去试错,也慢慢变成了个活得很明白的人。

特别是在经历事业大起大落后,他有天看着自家小狗在屋里跑,爸妈很放松地聊天、开玩笑,突然就意识到幸福并不在于掌声和钱,而是在于当下的生活,就像霞姐告诉他的那样。

3.

当然不是说霞姐这种妈就是一百分模板,但这样的积极态度给足了大张伟自信快乐的底气。

杨迪妈妈张佳丽女士,和霞姐一样奉行的是“只要你喜欢,我们都支持”的准则。

从高中表演小品到后来进圈工作,不管杨迪做什么,他妈妈都说“好!”“棒!”,让杨迪觉得自己真的很优秀,有了做想做的事的冲劲。

伊能静的儿子哈利穿女装,被网友judge了一次又一次,亲妈伊能静被媒体问到怎么看,她的回答是“他是自由的,他在我这里得到全然的支持。”

某个物料里,哈利问“当我在做一些大部分人看来比较特立独行的事情时,你感到过困惑吗?”

伊能静没有直说困惑与否,而是讲到“与其说你是特立独行,不如说更多家长是在寻求一个统一的标准给自己的孩子,你的特立独行,恰恰是你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意义。”

我们很多人在长大的过程中,为了达成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有过无数次被家长否定、被要求循规蹈矩、被推着往前走的瞬间,于是自信甚至自我一点点消耗殆尽。

文章开头提到的那条微博底下有两条评论,一条是“如果(大张伟)没成功,其他人就开始说,这是他妈惯的”。

另一位网友的回复很有意思,“但不成功只是别人不认识他,他还是会自信又快乐”。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