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黄昏:中国偶像产业,走到十字路口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6 04:21:26 热度:298°C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深瞳商业,作者 | 河马君,编辑 | 楚青舟

TFBOYS的“十年之约”轰轰烈烈地过去了,但古城西安依然被这场“战斗”的余波所笼罩。

对于一个产业观察者而言,热度刚退的此刻,或许正是适合理性探讨的节点。我的看法是——中国偶像产业,再一次走到十字路口。

十年后再回头看,TFBOYS“十年之约”会是标志性的一次事件。

近期公众和媒体不仅聚焦TF帝国的前途,也对这次演出中的诸多乱象十分关注。

三家粉丝高喊口号穿街过市的猎猎旌旗,让人想起还珠格格的片头;歌迷在入场安检时有组织地破坏安检设备,为抢占有利位置当街大打出手,甚至有粉丝为了复现“经典”的灯牌海,将电池贴身隐藏导致身体被灼伤,效果触目惊心……

一系列大动作反响剧烈,中国新闻网娱乐评论公开呼吁《别打着追星的旗号违法》,但这似乎并不能影响粉丝们炽热的情绪。

在公安部门关于粉丝之间出现斗殴的蓝底白字公告下,内娱熟悉的“控评”又出现了,粉丝们试图通过整齐划一的回复,对有关部门施加舆论压力,实在叫人有点哭笑不得。

有评论认为,西安市后续一些大型娱乐活动如春浪音乐节受到影响,与TFBOYS十周年演唱会出现的诸多问题不无关系。

第一代TF(也就是人们熟悉的三小只)是内娱的奇迹,人们目睹着三位少年的成长,见证了他们昂扬向上、风靡全国的岁月,也看到了TF帝国积累的负面话题,饭圈的撕裂与极端化。

江湖夜雨十年灯,从此以后,是再没有合体的TF帝国,还是大家貌合神离,进入新的时代?江湖上是否还会有下一个TF奇迹,内娱偶像将去向何方?

这一切,或许都可以从TFBOYS的经历中找到些许答案。

应运而生的“养成系”:最好的节点,最坏的公司?

在TFBOYS十周年演唱会现场,一个有趣的细节是纪念蛋糕塌了,三位少年偶像表现各不相同,但台下粉丝表现整齐划一,他们齐声高呼“时代峰峻倒闭!”

——粉丝和经纪公司的对立,是内娱艺人都要面对的“常态”,不过TF团好像是最早意识到这一点的。

在TF的消费群体中,势不两立的唯粉们仅有的共识,大概就是“李飞不当人”……

不过即使是在演唱会前拉出“李飞我们来取你狗命了”横幅的粉丝,也得乖乖承认李飞是个“商业奇才”

——当年线上演唱会卖出860元,利用唯粉的情绪开辟了“单人机位”的收费新思路,这些都不算什么

——李飞真正厉害的地方,还是他在时代峰峻的草创时期带着TF抓住了偶像产业蓝海的历史机遇。

相比之下,新闻津津乐道的那些“捞钱手段”只能算是小意思,TF切入市场的时机和“养成系”偶像的战略选择才是全局的胜负手。

作为一个偶像组合,TFBOYS遇上了最好的节点。

在2010年代,“偶像”这个不同于传统艺人的“舶来品”概念对于中国年轻人已经不完全是陌生的,超女快男客观上起到了“开路”的作用,而TF、SHH48等当时新生的偶像组合,实际上继承了前辈们所积累的社会认知红利。

日韩“养成系”已经孕育出了AKB48这样的超级IP,但在中国还是个相对新鲜的模式。

TFBOYS出道的时候,最大的王俊凯也不满14岁,三人都是初中生。如果算上练习生的岁月,这更是一支纯粹的童子军,不过当时没有人深究这样让未成年人在名利场中冲锋陷阵到底合不合规,合不合理。

实际上,“帝国”早期最重要的杀手锏之一,是三人未来的无限可能。主流舆论最初对少年偶像不置可否,但在多方联动公关下,也逐渐接纳了看起来阳光清朗的“优质偶像”。

《青春修炼手册》登上春晚,三小只更加成为了带有官方色彩的拼盘晚会的常客——“优质偶像”的标签和三人在校学生的身份,同时也成为了他们的护身符。

要知道,内娱的偶像必须要有一个风口浪尖的“巫妖王”,曾经的归国四子、后来的蔡徐坤、古早的李宇春……都面对过“全网黑”的暴风骤雨。

TFBOYS当然也经历过“掏粪男孩”的嘲讽期,但仔细辨别舆论,就会发现与他们的人气相比,这场黑风暴被年龄和主流保护消解了很大一部分。

甚至有段时间,公众是很认可“比起塌房明星来三小只没什么不好”的,这与他们向上少年的形象关系很大。

可以说,正是切入市场的时间和“养成系”的玩法,给了他们一个保护期,没有过早地形成“极端粉丝VS庞大路人舆论”的典型爱豆困境。

TF帝国最终的形成,是很依赖这个保护期的。

而在他们成长的路上,市场环境也很好。众所周知,爱豆作为一个不同于传统艺人的新职业,卖的并不是专业技能,而是与粉丝之间的羁绊。

在TF成长的同时,内娱逐渐进入了“选秀2.0”时代,偶练、101系、青你等高热度选秀形成了竞争,但同时,它们也在不断在拓展“偶像”的市场,外部市场的繁荣对TFBOYS同样是利好。

而TF帝国,在保护期内养精蓄锐,积累人气,最终从十八路烟尘中杀出,成为在偶像定点盘踞最久的“大势力”,“帝国”可以说是应运而生。

我们或许也该思考一个问题,他们的公司,或者说作为公司代表的李飞,真的能说是最坏的么?

“养成系”本身是一条另辟蹊径的路,它贩卖的除了一般爱豆(参考韩团那样作为“制成品”出道的偶像)提供的梦想、汗水、坚持和缥缈的爱情幻想以外,还有一种要素至关重要,那就是偶像与粉丝之间的羁绊。

这一点上,时代峰峻一直算是很克制的(虽然很多人可能不认可)。

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SNH-48这个“正统养成系”的玩家,丝芭传媒旗下的内地第一女团SNH48,最早是日本AKB-48的大陆地区姊妹团,后来由中方独立运营。

以SNH-48为例:完整的“养成系”,本质是楚门的世界

SNH-48最广为人知的特点是它从AKB继承的“总选举制度”,每年夏天的总选演唱会上,是由粉丝投票决定每个女孩子当年的名次。

所谓投票,其实就是打钱,获得最多资金的女孩是总选的第一名,可以获得公演中心站位、专属EP、更多的“外务机会”等由公司实现许诺的资源。

她们的偶像生涯,很大程度上是由粉丝的财力决定的。

这套玩法自由度非常高,粉头相当于小偶像的半个经纪人,他们负责组织应援活动、周边设计、现场打CALL等一些活动,而粉丝,真实地掌握偶像的命运。

“面对面偶像,与粉丝共同成长”像是个潘多拉的魔盒,一旦打开,也就出现了许多考验人性的细节。

与AKB日本本部不同,SNH-48的大多数成员都居住在公司提供的“生活中心”里,那是一个类似学校集体宿舍的地方。他们工作的核心只有一个——获得更多粉丝的喜爱。

一群主体年龄未成年的女孩子,不被鼓励上学(有一部分还是坚持学业但很艰难),远离正常的同龄人社交,有严格的“恋爱禁止协议”,每天琢磨如何在总选中胜出……

而粉丝可以通过团综、剧场MC(Microphone Controller,实际上指剧场间隙的谈话)以及“口袋48”直播软件几乎是全天候地观察女孩们的生活。

这个偶像系统,就像一个巨大的玻璃盒里养了几百个女孩,每一年由粉丝决定谁是“更好”的那一个。

粉丝不看重歌舞,SHN的歌舞水平也很一般,能够吸粉的特质是“性格”,是她们在剧场间隙谈话(MC)表现出来的天真可爱或者敢说敢闹的个性。

但实际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的粉丝会有更具体的要求,比如喜欢看CP,每年因为CP营业而抑郁的小偶像数不过来……

粉丝与偶像“面对面”的结果,是七百个女孩中会出现一些弄潮儿,SNH出过鞠婧祎、李艺彤、黄婷婷、许佳琪等在内娱小有名气的艺人。

但同时,SNH Group偶像的闹剧数量,数倍于普通模式的娱乐艺人。成团10年,大到抑郁割腕、同性恋爱后争吵自残、小到违规给大粉伴游、宿舍打架……

“塞纳河”是一个超级放大版的女生宿舍,里面的女生不学习,而是在透明橱窗里像宠物一样争取粉丝、观众投放的“饵料”,还要一年一度走上竞技场,让粉丝体验到“斗兽”的快感。

所谓“养成系”,养的并不是粉丝嘴里的“老婆”或者“女儿”,而是一种真人版的电子宠物。

与粉丝的羁绊不断加深,意味着这些年纪并不大的女孩子不仅要面对同龄人的情感缺失,还必须在高压的透明斗兽场里保持心理状态稳定。这种“养成”的结果,就是抑郁高发,团员心理状况出现普遍问题……

今年SNH-48年度总选前,卫冕冠军沈梦瑶的突然“隐退”大概就是整个塞纳河的缩影,成员自己有一个想法,丝芭公司有一个想法,而粉丝团有无数个想法。

女孩只有一副身体和精神,在这种撕扯下,有几个人能保持气完神足的健康状态呢?这是很难的。

所以TFBOYS的“养成系”,其实不完整,这也是他们幸运的地方。

虽然久而久之,粉丝还是会产生强烈的控制欲,会与李飞不共戴天,但至少在他们成长为一个“大人”以前,经纪公司是遮蔽在男孩们和粉丝之间的。

他们这种“不完整养成”的状态,反而是TF成为“第一偶像团体”的原因之一。

偶像的宿命:所有“帝国”,都已黄昏

全世界的偶像,都会面临同样的问题——他们最后好像都被养成了同一个样子。

经纪公司需要的是一个吸引粉丝的媒介,TA不需要真的专业顶尖,也不需要真的有太多深刻的想法,甚至不需要真的温柔体贴(露出一点给粉丝看看就可以了),这样最方便借助流量起飞,在一个又一个商务项目中帮公司利益最大化。

对于养成系粉丝来说,其实有一个默契,只是大家都不说:如此繁忙的行程,这样分散的精力,哪可能真养出优秀的专业人才呢。

不信你去问问SNH-48的粉丝,他们是真的相信在丝芭的排练房里,能练出顶尖的舞者吗?许佳琪、赵粤、闫明筠,这都是丝芭10年最精锐的舞者,也就是跟得上内娱选秀的节奏,“桃李杯”上能有立足之地吗?

养成是粉丝与偶像共同做的“一场游戏一场梦”,它终究有醒的一天。

日韩移植而来的这种形态的“偶像产业”,本质就是“反专业”的,它选择的是与贩卖专业技能不同的赛道,主打一个差异化人气加持,这点粉丝和路人其实同样清楚,只是粉丝身在局中不能承认而已。

四字弟弟演一部戏,可以出10倍于同行的优秀通稿,王源在伯克利音乐学院,也能每年获得进步,这本质上是因为他们依然处于“养成期”的末端。

总有一天,他们身上的偶像光环消散的时候,是要进入真实评价体系中的。

这次的十周年,舆论已经变了,TF不再是“三小只”,而是需要被专业标尺和社会观念度量的成年偶像,粉丝造成的负面舆论也需要他们用自身本已不多的美誉度来付账。

曾经归国四子和偶练出身的蔡徐坤,还有同在时代峰峻旗下的时代少年团们面对的舆论,他们已经开始面对。

偶像的黄金期是不能无限延长的,整个偶像产业始终游离于“专业之外”,这是它的根本问题。

为了聚合海量的粉丝,饭圈形成了一套二次传播、数据制造的庞大系统。

但这套系统始终是“无根”的,没有价值能够锚定潮水一般涨落的人气,所以大部分偶像只能不断强化人设来吸粉,他们的粉丝在一次次“提纯”以后,越来越极端和不可理喻。

TF帝国的危机,还是在于如何消化反复纯化以后得粉丝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随着粉丝唯化程度日益加深,各种负面信息“内战”中不断被翻到台面上。

当偶像只是一个聚拢粉丝的媒介,“粉丝”才是偶像价值的本体。人们知道商业上是如此,广告商买的并不是爱豆们的歌舞,而是他们背后汹涌消费的粉丝。

但许多人未必意识到了,在社会舆论上也是如此,偶像自己可以当个哑巴木偶,但这只能保证经纪公司在法律上没有责任,道德和舆论上,依然是“粉丝行为,偶像买单”。

而现在的问题是,偶像买不起,他们的一切都是粉丝给的,脱离了这个“粉圈”,偶像的价值所剩无几。

TF帝国已近黄昏,这不仅是因为他们总有一天会30岁,而是整个偶像产业,依然没有找到摆脱“饭圈困境”的方式。

公众和主流舆论的耐心是有限的,万千粉丝疯狂追逐的偶像被“养废”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

人们还会对所谓优质偶像宽容到什么时候,这其实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前途。

举报/反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