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丽娅,这次让人很心疼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7-02 15:50:45 热度:272°C

 

开篇小提醒

微信最近改版,点击主页右侧“...”,戳“设为星标”,刷剧、刷片不迷路~

--------------------分割线-------------------

2001年,《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中冯远征饰演的“家暴男”安嘉和,给全国人民都造成了心理阴影。作为小有名气的外科专家,安嘉和平时彬彬有礼,但回到家面对妻子时却彻底暴露内心阴暗的一面,因为一点小事就能对妻子大打出手,令人不寒而栗。今天要讲的电影里,也有一个“安嘉和”式的男主,可恨程度有过之无不及。这部电影就是由佟丽娅、吴昱翰主演的——《我经过风暴》片中,女主角徐敏有着外人艳羡的家庭和事业。她和丈夫陈均是大学同学,两人经老师介绍恋爱结婚,有了一双儿女。陈均毕业后留校任教,文质彬彬,爱护学生,是公认的优秀教师。徐敏在生下孩子后去了一家医疗公司当销售,靠着游刃有余的处事能力和专业素质逐渐在公司独当一面。令人意外的是,徐敏突然以“夫妻关系破裂”为由提出了离婚。鉴于陈均方表示对徐敏仍有感情,法院驳回了徐敏的离婚诉讼请求。不过,律师李小萌告诉徐敏,不出意外的话,六个月后可再次提起诉讼。徐敏本不想理会眼前这个菜鸟律师,气冲冲地离开了。但几天后,她又主动找到李小萌,拿出医院的检查单,说出了离婚的真正隐情——家暴。原来,徐敏因应酬回家很晚,被陈均怀疑出轨,随后受到一顿暴打。这不是她第一次遭遇家暴了,由于无法忍耐过去几年里陈均的多次施暴和出尔反尔,徐敏才提出了离婚。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会疑惑,为何徐敏没有在一开始就说出丈夫家暴的真相?为什么在家暴持续的几年里,她一直没逃离丈夫的魔爪?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复杂。影片的前半段围绕着徐敏的离婚过程展开,重点剖析了社会系统层面的原因。最初,两人闹离婚的事传到介绍人耳朵里。本着“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原则,年长的介绍人召集双方家长一起吃饭来解决此事。饭桌上,连徐敏的父亲都站在陈均一边,拼命说服徐敏。在长辈看来,夫妻闹矛盾很正常,既然陈均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不会再犯,那徐敏就得原谅对方。这次聚会逼着徐敏按下了离婚的心,却让陈均越来越有恃无恐。终于有一次,徐敏忍不住报了警,但等来的不是对施暴者的训诫,而是对受害者的质疑与呵斥。报警不管用,徐敏又来到了社区调解员处寻求帮助。结果对方看她伤势较轻,便以一副见惯了的口吻劝告徐敏不要离婚,再给对方一次机会。就这样,徐敏最终决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但她绝对想不到,专打离婚官司的老律师不停唱衰,告诉她家暴举证困难,十有八九会败诉,甚至于开庭当日都没有出席,随便找了个新人李小萌搪塞。在这个经验丰富的老律师看来,徐敏的离婚请求被驳回是必然的,出庭只是个形式,根本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从最亲近的父母,到社区调解员、警察,再到律师……整个社会系统都以“回归家庭”这个看似善意的理由一次次堵住徐敏的嘴巴,让她备感无力、疲倦和恐惧。而施暴者陈均,就和外表温柔的安嘉和一样,十分善于在众人面前表演善良人设,这更增大了徐敏逃离家暴的难度。在学校里,他对学生非常好,遇到徐敏的辩护律师李小萌,也能恰到好处地送上关心,令人如沐春风。平日里,他少言寡语,做饭、带孩子从不推卸;打人的事情被长辈们知道了,更是态度良好地不停认错。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徐敏身上集合的很多人对“女强人”的偏见。因此,陈均会先挑徐敏身上的错处,比如回家太晚、喝太多酒、与客户打闹“不守妇道”,来佐证徐敏不是个“好妻子”、“好母亲”、“好女人”。打完人后,陈均拼命道歉认错、保证不会再犯,并解释说自己之所以动手,也是太在乎徐敏的表现。这样一通操作下来,就连徐敏都会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没做好。随着家暴次数越来越多,她才逐渐明白自己的反思和忍受都是没用的。不过,她在求助律师时依然没有第一时间说出自己被家暴的事实。要解释这个行为,可以用上野千鹤子在《始于极限》中提到的“恐弱”心理,即不承认自己是受害者的心态。对事业有成、在职场上收获高度认可和价值感的徐敏来说,承认自己是家暴的受害者,等于向外界宣告自己在婚姻中的无能、脆弱和软弱,由于无法面对这样的自己,所以她一开始格外排斥和厌恶说出家暴事实。但事实上,正如上野千鹤子阐明的那样,承认自己的脆弱之处、敢于说出自己是受害者,并不是软弱的表现,而是强大的证明。在迈出了承认自己是受害者的这步后,徐敏才下定决心同家暴作斗争。影片并没有将全部笔墨用来描述徐敏逃离家暴的过程,而是给她设置了一个“逃离-回归”的动作。在我看来,这正是整部影片非常现实的一点,它没有设计一个大团圆的结局,让女主一身轻松地摆脱渣男,而是剖析了家暴漩涡中更深入的问题——为何离婚成功的受害者,又重新返回了家庭?很简单,因为孩子。陈均丝毫不把孩子的安全放在心上,导致儿子重伤入院。这样的现实提醒了徐敏,如果她想要得到自由,就要以儿子的幸福为代价。她认为自己没有机会逃脱、没有能力反抗,于是放弃了挣扎,重新回到家暴的漩涡中。现实中,确实有许多家暴受害者在离婚后又重回家庭,用专业术语来说,她们在反复遭遇家暴后,陷入了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回去后,她辞掉了工作,专心做家庭主妇,成为一个没有社会身份的人。她不再取悦自己,也不再沮丧,只是如行尸走肉一般地活着。值得一提的是,影片还有意探究陈均身上暴力形成的原因。当徐敏提出离婚后,陈均母亲下意识认为是徐敏看不起自己和儿子,这折射了她自我价值感低的内心想法。从小被这样的教育方式影响,陈均极度渴望获得外界认可,于是努力学习来证明自己。但徐敏的经济实力逐渐超过自己后,他无法再在家庭的权力场内找到优越感,只能通过暴力的方式打压徐敏来提高自我价值感。更可悲的是,陈均母亲手臂上的伤疤正是陈均父亲家暴的痕迹,从陈均父亲到陈均再到陈均儿子,暴力在家庭中悄然完成了代际传递。影片中徐敏求助无门的窒息操作,发生在2016年《反家暴法》出台前,法律出台六年以来,越来越多家暴受害者愿意站出来,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这部影片的出现能再一次提醒人们,家暴只有零次和无数次的区别,只有勇敢地说不,才有可能摆脱泥潭。如果您喜欢有部电影的文章,想看到更多有趣有料有内涵的影视剧推荐,请点击下面的名片关注、星标,欢迎留言、点赞、分享~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点击“在看”,以此鼓励我继续创作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