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历史的星空”总策展人陈翔,五个问题畅谈策展始末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7-04 01:06:35 热度:286°C

 

“历史的星空”

对话总策展人陈翔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馆长

五个问题畅谈策展始末

幕/后/故/事/

幕后

“何谓海派”系列展

学术定位和策划初衷

“历史的星空”展厅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立足于上海美术的研究、收藏、展示,着眼上海美术最为宝贵的历史资源,以及最值得研究挖掘的文化积累。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目光聚焦到海派绘画这个历史现象上。上海这座城市诞生了海派绘画,而海派绘画对于整个中国美术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发展,起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作用。以前有很多理论家对此进行了非常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有责任把历来的研究成果以及我们最新的对于海派研究的心得,用美术展览的形式向世人展示。

所以我们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策划了“何谓海派”这一系列展览,专注于上海近现代美术的特殊现象的研究和展示。

一 角

_

幕后

“何谓海派”系列首展

如何诞生

(左)任伯年《钟馗》上海中国画院藏

(右)虚谷《白猫》(上海中国画院藏)

“历史的星空——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由9位策展人共同策展,其中包括4位总策展人,5位分策展人以及学术主持。我们通过一年多的研究,形成了11万字的学术成果,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策划了这场展览。

我们觉得,对于海派绘画本身的认识,可以从跳出美术圈本身的这样一个范畴来看。比如说,我们可以从历史学,可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海派绘画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到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我们通过这个展览,通过对当时的现象的追溯,同时通过对当时整个艺术生态的研究,特别是海派绘画和上海这座城市在近现代发展的历史的结合上去探寻答案——海派绘画的历史性作用,就是它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开启了中国传统绘画现代化的一个进程。

也就是说,中国传统绘画发展到海派,其实是一个历史性的转折。这个转折是从海派开始的,而海派的转折的本身又是和上海城市的现代化,从开埠到发展,到一直不断地产生其独特的城市文化的进程,两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

(左)赵时棡《春郊牧马》(上海博物馆藏)

(中)顾若波《临王蒙林泉清集图》(上海博物馆藏)

(右)张善孖《千春图轴》(上海博物馆藏)

幕后

11万字学术成果支撑

如何才能看得懂

一 角

_

展览本身确实是在扎实的学术研究基础上形成的,但是它的展陈叙述本身并不是很学术语言的。我们常常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那么对于这场展览而言,我们就是采用这种深入浅出的展览方式,以及具体的展陈设计,来吸引普通观众欣赏,从他们能够接受的角度来看说,海派绘画到底是怎么回事。

用一句话来讲就是,你想知道“海派”,你想了解真正的“海派”是什么样子,你就来看我们的展览,一看就知道了。

(左)任颐《设色梅雀》(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中)王礼《牡丹双鹊图》(上海博物馆藏)

(右)任预《溪山策马图》(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

幕后

细节丰富的展陈内容

有助于身临其境地观展

策展人从理论的角度进行切入一定会比较学术,比较艺术史的眼光。但是我们要让观众接受,就需要更多直观的、感性的、视觉的东西进行丰富。我们也想尽量找一些能够与当下观众产生共鸣的内容,一种图像,一种现象或者是一种展陈方式。

比方说地图,当年海派画家中最出名的那些艺术家在哪里活动,这些地点今天还在吗?这些都是可以引起观众的切身共鸣的东西,或许看完展览就会去寻找这些旧居今天所在了。

另外,海派之所以成为海派,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它的艺术市场和画作的商业价值。那么当时这些画家的画大概在什么价位呢?我们在展陈中,把当时画的价格找出来给观众看,同时会告诉观众,这个价格相当于当时老百姓生活的占比多少,这也是一个角度,这些就是很生动的。

“历史的星空”展厅

其他展览将陆续和观众见面

“何谓展览”是一个展览的集群,由很多展览组成。其次,它在时间上有一个连续性,未来三至五年我们会围绕“何谓海派”策划一系列展,可能是对海派绘画中特别杰出的艺术家的个展或者联展,或者对比展、研究展等等各种形式,对海派绘画开展持续的研究和展示。

相关展览

历史的星空——

二十世纪前期海派绘画研究展

展览地点:41米层展厅

所有来馆观众,包括同行者中的每一位且不论年龄,都必须持有绿色“随申码”及72小时内(从采样时间起算)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经在线预约后,方可进馆参观。

根据政府部门对场馆的防疫要求,持有72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是一项必须要求,因此仅持有24小时内核酸采样证明的观众将谢绝入馆。

无智能手机的观众(包括老年人和儿童)请通过同行亲属展示“亲属随申码”。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