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成热土:西部高铁建设潮,搅动区域新变局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7-02 00:01:24 热度:241°C

 

原标题:凉山成热土:西部高铁建设潮,搅动区域新变局

每经记者:黄名扬 每经编辑:刘艳美

随着高铁网逐步补齐,自古就处于交通要道上的西部城市,正再次站上时代的风口。

西北,在铁路部门对地质灾害频发的兰州至西宁段实施线路整治和提质改造工程后,7月初兰新高铁已全线恢复运营。加上兰张三四线铁路加速建设,很快,与古代北方丝绸之路走向接近的这段高铁网将进一步完善。

这意味着,未来北京16小时直达新疆或将不再是梦想。更重要的是,作为中欧班列的主干线,相关铁路建成亦能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中亚等地的贸易往来。

西南,因穿越横断山脉修建难度极大的新成昆铁路,去年底也已全线贯通运营。巧的是,这条铁路的站点,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也有多处重合。再向南,新成昆线在昆明还将与另一条同样最高时速160公里/小时的线路——中老铁路相连。

某种程度上,新成昆线也是我国西南地区出境至东盟国家铁路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交通大动脉被打通,西部内陆进一步成为开放前沿,又将为当地带来怎样的巨变?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实地探访了新成昆铁路沿途的多座城市,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甘洛、越西、喜德,到冕宁、西昌、德昌、会理,沿途七大县市均在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西线地图上。同时,前六地也是新成昆铁路的所经站点。

新旧成昆铁路线路示意图 图片来源:中国铁路成都局官方微信号

第三次机遇?

经过一条狭窄的上坡,路的尽头便是普雄站。火车站虽不大,但周围密集的旅店招牌,似乎仍诉说着老成昆铁路曾为这里带来的繁华。

普雄站,老成昆铁路上的重要站点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1964年,在全国三线建设的热潮中,西南铁路建设迎来一次大高潮。川黔、贵昆、湘黔、成昆、湘渝五条铁路干线相继开工,前前后后有30万人参与修建。到1970年成昆线正式通车,地势崎岖的横断山区,终于迎来一条大的铁路通道。

普雄,原本只是四川大山深处一个不起眼的小镇,正是成昆铁路通车为其带来了机遇。

在普雄站工作了几十年的张伟说,蒸汽火车时代,普雄站是一个区段站,北上南下的列车都要在这里更换机头。最辉煌时,普雄站有近400名铁路职工。进入电气化时代,人员虽然有所减少,但仍算是诸多小站中的“大站”。

而这并不是凉山第一次成为交通要道上的重要节点。据随队专家何万敏介绍,普雄镇所属的四川省凉山州越西县,原本就是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途经之处。

今天我们俗称的“西南丝路”,古时候叫“蜀身毒道”。“身毒”是中国古代对印度的称呼,表明“蜀身毒道”的起点在成都,终点在印度。与另一条北方丝绸之路一样,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方丝绸之路便串起了古代文明,并形成了交流。

从成都出发,这条古道分东西两线。东线经乐山、宜宾,进入秦时开辟的五尺道,过昭通、昆明、楚雄与西线汇合。西线则经双流、新津、邛崃、名山、雅安、荥经、汉源、越西、喜德、冕宁、西昌,到达会理以后折向西南,走攀枝花渡金沙江至云南大姚,直达大理。

越西县零关题记处,展示了南方丝绸之路部分途经城镇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如今马帮蹄声已远,老成昆铁路上的普雄站主要也是以货运为主。但对于深处内陆的凉山州而言,新的机遇已经来临。

过去,普铁线路既要兼顾客运又要兼顾货运,运力紧张;同时老成昆铁路设计时速只有80公里/小时,从成都到昆明全程需要19小时。这使得这条铁路大动脉,承担的更多是过路、当地人出行,以及货运的作用,游人鲜少会选择坐长途绿皮火车到大山深处旅行。

现在,新成昆铁路全线通车,列车设计时速提升到160公里/小时。这也意味着,从成都到凉山州首府西昌,最快只需要3小时,更多的外地游客正在蜂拥而至。

据当地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因为游客规模越来越大,在去年底新成昆铁路通车后,今年3月前后,越西县已开始积极筹备旅行社的设立。到今年6月左右,赶在火把节开幕前,越西县已正式迎来当地第一家本土旅行社。

在普雄,李伟则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新成昆铁路虽没有途经普雄,如今普雄站载客的“小慢车”每天也只剩两趟——一趟向南开往四川最南端的城市攀枝花,另一趟向北开往峨眉山市的燕岗站。但这两趟朝发夕至的列车上,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正成为本地人之外的另一个主要客群。

“很多游客会选择坐动车到越西县,住一晚特色民宿后,第二天大清早再坐车专门到普雄镇来坐慢车。他们就是为了‘体验’绿皮火车。”李伟说。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越西县陶家营村,特色民宿未开先火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开放的商机

回望过去,向海时代西部内陆腹地一度落后,实际上就是因为闭塞。因为没有人流,自然难以造富。正因如此,四川凉山作为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也曾是我国脱贫攻坚最重要的主战场之一。

如今,当向南的铁路大通道进一步打通,人流已开始快速聚集。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凉山地区铁路发送量为419.4万人次,同比2019年增长达122.48%。而在今年彝族传统火把节期间,凉山接待的游客更是出现暴涨。当地共接待游客346.75万人次,同比增长217.5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88亿元,同比增长195.94%。

得益于此,当地人正从“脱贫”,快速走向“致富”。背后,像火把节这样颇具民族特色的旅游资源,以及此前鲜少开发的自然风光,正是其独特的优势和吸睛点。

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自然风光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以泸沽湖为例,此前很多人知道云南泸沽湖,却鲜少知道泸沽湖实际上位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与云南省宁蒗县的交界处,是两省共同管辖的高原湖泊。如今随着游人增多,泸沽湖四川片区的旅游特色正不断被挖掘。

不久前(9月9日),2023年盐源县泸沽湖转山转海节摩梭非遗文化展演活动,就在泸沽湖畔举行。摩梭人花花糖制作技艺、摩梭人绘画、摩梭人苏里马酒酿造技艺、纳西族东巴文化、摩梭人服饰等非遗……一系列极具特色的活动,给了游客与众不同的新奇体验。

而随着类似的活动让古老的摩梭母系文化愈发“出圈”,当地母系氏族“活化石”“东方女儿国”的名声也越来越大,更多的游客正接踵而至。

另一个典型范例,是西昌周边的大石板古村。大石板古村位于距离西昌市中心15公里的邛海南岸,始建于明代,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走进古村落,两侧大小商铺、民宿林立,游客熙熙攘攘。可以看到,如今大石板村以其保存完好的彝族风情、深厚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文旅业态,俨然已成了新晋热门打卡地。在这里,游客可以身着彝族传统服饰,品尝特色美食与咖啡,体验乡村音乐节的热烈……

游客穿上彝族传统服饰在大石板古村打卡留念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据了解,大石板古村目前共有232家民宿、85家餐厅、38家旅拍门店,已通过发展旅游直接带动村里10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平均每户年收入超3万元。

交通“第四极”

视野放大,实际上不仅是凉山,整个川渝地区因为身处地形复杂的西南腹地,此前动车高铁建设都一度落后。

对于大多数地方,2009年是高铁开始“爆发式”发展的关键节点。那一年,世界上一次建成最长、时速最快的高速铁路——武广高铁开通运营;同时,全国铁路完成基本建设投资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长近八成,超过“九五”和“十五”铁路建设投资总和。

但深处地形复杂的西南内陆,川渝没有赶上那一轮“爆发”。这一慢,就是近十年。

普铁时代的老成昆铁路仍身负重任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名扬 摄

2020年是一个转折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开启建设后,高铁迎来大规模“爆发”。

当年7月,渝昆高铁川渝段初步设计获国铁集团正式批复。次月,成渝中线高铁项目获国家正式批复。这条线路从提出到获批耗时很短,且在获批仅13个月后线路启动建设,推进速度在国内高铁项目中堪称罕见。

之后的2020年11月,成达万高铁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2022年一开年,西渝高铁又成功获批........当时,仅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内,成渝地区就有5条设计时速350公里的高铁获批。

眼下,作为中国交通“第四极”,川渝主要高铁干线已基本布局完成。而从干线通道到区域网络完善——类似成都到西昌、成都到攀枝花等城市间的区域路网完善,已成为新一轮的看点。

在新的风口之上,古时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个个站点,正壮大为新丝路之上的繁华城市。

每日经济新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