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杨紫琼的献祭 VS 莎士比亚的仪式感 VS 陈思诚的狡黠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9 07:57:52 热度:284°C

 

原标题:杨紫琼的献祭 VS 莎士比亚的仪式感 VS 陈思诚的狡黠

本文作者:李啸天

对于阿婆粉来说,《威尼斯惊魂夜》就是一部纯垃圾。对于普通观众来说,这部片其实相当不错。甚至,比预想中的还要好一些。

中秋+国庆,8天假期比春节档的时间都长,于是多部影片拥挤了过去。在这之前,电影院里一片萧索。如果只让我推荐一部值得看的影片,那么必定是《威尼斯惊魂夜》。

从电影的角度,《威尼斯惊魂夜》已经做得非常好了。

当然,对于阿婆(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铁粉来说,这部影片做得远远不够。不过,这多少有些吹毛求疵。毕竟时代不同,现代电影需要现代的拍法,太忠于阿婆的话,《威尼斯惊魂夜》一定会是一部烂片,毕竟原著《万圣节前夜的谋杀案》在阿婆诸多小说里就是一部不起眼的作品。原著讲述的是发生在英格兰乡间的一个故事,而好莱坞有关丛林小屋的影片层出不穷,很难再拍出花来了。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已经尽可能将一部小格调的影片往大格局上去拍了。尽管有些违和,但总体上他干的不错。

阿婆的作品,实际上是很难被精准还原的,尤其是现代电影追求快节奏切换的情况下。阿婆的作品,即便是在西德尼·吕美特大师级的执导下,整体节奏也是慢悠悠的,对于当下缺乏耐心的观众来说,绝对是一大挑战。

近些年最神似阿婆作品的影片,是《利刃出鞘》。可《利刃出鞘》偏偏又不是改编自阿婆的小说。

想看阿婆的作品,压根就没有。肯尼思·布拉纳愿意知难而上,改编阿婆作品三部曲,《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以及《威尼斯惊魂夜》,对于资深阿婆粉丝来说,都属于魔改,打分不太高。不过,对于非阿婆粉,这几部电影都还可以,完全算不上烂片。不然也不会一拍就拍到了第三部了。

这就是矛盾之处。

我的意见是,放弃有关阿婆的执念。把电影还原为电影,从现代的眼光去看,会多很多乐趣的。

聊《威尼斯惊魂夜》,就从两个点来说吧。就是标题上两个,杨紫琼与莎士比亚。至于陈思诚,算是添头。

阿婆三部曲的前两部,《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全都大咖云集,到了《威尼斯惊魂夜》卡司的星光突然暗淡了很多,其中最大牌莫过于杨紫琼了。因为这是杨紫琼获得奥斯卡影后后的第一部重量级作品。

可是,杨紫琼的戏份在《威尼斯惊魂夜》里的戏份并不多,差不多打了一个酱油就退出了。倒不是说导演肯尼思·布拉纳不愿意给杨紫琼戏份,而是因为在拍摄这部影片的时候,杨紫琼还没有获奖呢。

没有获奖之前的杨紫琼,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华裔演员而已,在好莱坞挣扎多年也没有弄出什么名堂。结果突然遇到了《瞬息全宇宙》,又正好遇到了疫情时期的片荒期,猪队友都太挫,矮个子里拔将军,杨紫琼撞上了大运,砰嚓一个大饼砸在了她的脸上,一下子拿到了奥斯卡影后,千载难逢的机会给遇到了。

在拍摄《威尼斯惊魂夜》时,导演肯尼思·布拉纳大概也是没有万万没有想到杨紫琼会成为这部影片里最大的咖。否则,怎么也会多给她一些戏份。

话说回来,杨紫琼拿到奥斯卡影后,尽管对手有“大魔王”卡特·布兰切特及米歇尔·威廉姆斯这样的实力派,但她的获奖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异议。杨紫琼在《瞬息全宇宙》里千变万化,演活了一名生活在夹缝中的华裔女人的形象,极具说服力,能够获奖不算意外。

或者说,这两年的杨紫琼,演技正好到了爆发期。良好的发挥,正好遇到难得的电影小年,于是中奖了。

在《威尼斯惊魂夜》里,杨紫琼的戏份非常少,但她的表演绝对让人眼前一亮,证明了她的影帝头衔绝非是假的。

有朋友说看杨紫琼出来,假模假式,非常令人讨厌,电影看不下去,气得直接退场了。其实,我说你退早了。

再坚持几分钟,惊喜就会来了。

因为杨紫琼在这个片子里,饰演了一位灵媒。出面就开始做法,与死去的灵魂进行对话。

结果,在波罗大侦探的眼里,这个世上哪里有什么灵媒,不会是骗人的把戏而已。

于是,杨紫琼的面目迅速就被拆开了。她才不是什么灵媒,而是一个装模作样的大骗子,来骗这家主人钱财的。

不过,这个故事的好玩之处,在于就当大家以为波罗看出了真相,就要破案的时候。意外发生了,杨紫琼被人从楼上扔了下来,挂在了一个罗马风格的雕塑上。雕塑的手从杨紫琼的身体里穿肠而过,她死了。

整个精彩的故事,这才刚刚开始。

所以,早早退场是非常不明智的。因为转折才刚刚开始。

杨紫琼短短十几分钟的戏份,从一开始的严肃有加的灵媒,到最后被拆穿后的玩世不恭,面孔转折之大,非常飙演技,演的相当不错,绝对是奥斯卡级别的表现。

只是这个角色死的太早,献祭在了大众面前。

好在,杨紫琼贡献了不俗的演技。她的眼神,她的表情,片刻之间都传达出了绝佳的演技。

因为这是一部推理片,剧情就不透露太多了。按说,连杨紫琼戏份的剧透,都不太写出来,不然就少了一些推理的乐趣。

当然,用大公的话,他对肯尼思·布拉纳最不爽的地方,在于作为导演,他太自以为是。既然是推理片,那么你得留出线索让观众参与到推理过程中来。而不是所有的剧情,都跟着波罗走,让波罗一个人去做推理。作为观众,毫无推理的参与感,而是像傻子一样被导演牵着鼻子在走,这种感觉很爽。

说实在的,这的确是肯尼思·布拉纳的毛病。

不过,这是一个视角的问题。甚至,都不算是问题。

记得知乎上有个问题,有人问:吴宇森和杜琪峰的电影风格有哪些不同?

有位标签是电影编剧的答主叫“说事儿”回答的非常好,他说吴宇森是一张观影券,用镜头告诉你,坐下,听我给你讲个传奇;杜琪峰是一张邀请函,用镜头邀请你,过来,跟着我体验这段经历。他分别用《和平饭店》与《一个字头的诞生》来说说明,因为这两部片的导演都是韦家辉,但是《和平饭店》的监制是吴宇森,《一个字头的诞生》的监制是杜琪峰。同一个导演,两部电影的风格却截然不同,这就是监制的作用所在了。

两张剧照,一目了然。前者就是一个总揽的观察者位置,而后者就是混到人堆里的参与者位置。而这,就是吴宇森与杜琪峰的典型区别。

都是黑帮片的大拿,吴宇森是用他天马行空的思维添油加醋地给你讲故事,杜琪峰则是冷不丁地拉着你走进故事当中。

至于你喜欢吴宇森的风格,还是喜欢杜琪峰的风格,其实吴宇森与杜琪峰自己决定不了。反正有些人更喜欢吴宇森,有些人更喜欢杜琪峰。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这就回到大公的话题上来,你可以喜欢西德尼·吕美特的风格,可以吐槽肯尼思·布拉纳的风格,这并不代表后者就一定差。只是风格不同而已,就像吴宇森与杜琪峰之间的不同。

当然,西德尼·吕美特是公认的大师,肯尼思·布拉纳的段位还是差了一些,尚且算不上顶流,两人不同的时代,也没有可比性。

其实肯尼思·布拉纳本身也是奥斯卡奖的获得者,尽管守护的是最佳原创剧本。但他执导并编剧的《贝尔法斯特》作为最佳电影输给《健听女孩》,还是非常冤枉的。毕竟,《健听女孩》是奥斯卡最佳影片史上最最差的一部,没有之一。仅仅是政治正确,而且与《贝尔达斯特》同类型的《罗马》才获奖没两年,使得奥斯卡的评选不自觉地戴上了有色眼镜,肯尼思·布拉纳成了大冤种。

也就是说,相比杨紫琼的奥斯卡好运,肯尼思·布拉纳的运气就差了那么一点点,差一点就拿到了,可惜没有。

肯尼思·布拉纳作为电影人,是有自己的特色的。他早年因为出演莎士比亚剧出名。早在1989年,年纪轻轻就因为执导并主演了莎翁剧《亨利五世》爆得大名,提名了奥斯卡影帝与最佳导演。

之后,他执导的《哈姆雷特》《无事生非》《远大前程》《皆大欢喜》《麦克白》都是经典佳作。漫威也因为他擅长莎翁的宫廷剧,找他执导了《雷神》,希望这部锤子哥的起步作能够走莎翁宫廷剧的风范,只是最后漫威的干涉过于强烈,片子不太成功。等到《雷神2》时只好改变风格,走公路片路线,这是外话。

因莎翁剧而知名的肯尼思·布拉纳,明显在《威尼斯惊魂夜》里植入了过多莎翁剧的风格。

这种风格在《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里已经有所显现,到了《威尼斯惊魂夜》就几乎是不加掩饰了。

因为阿婆的故事都是群像,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不是无用的,这就使得不同角色的个性必须要鲜明。肯尼思·布拉纳的做法 ,是从外形与肢体语言上,就开始塑造角色,只要一出场,角色的气质气场就已隐约可见了,等到一说话,几乎就是一个具体的见证。

这种做法,很容易让角色流域扁平化。就像中国的主旋律战争片,日本人一出场就是恶狠狠的鬼子味,汉奸一出场就一副贱骨头模样,正面英雄则一出场就自带光环风流倜傥。肯尼思·布拉纳的角色,隐隐有这种感觉,但绝不明显,而且他的这种扁平化,明显是从舞台剧上学来的风格,人物形体语言与对话,也分明有一种莎翁剧的味道。乃至于电影灯光与照明的运用,舞美的感觉都更具仪式感。

人物造型,形态语言,灯光照明,美术道具,全都透着一种浓浓的莎士比亚的味道,这一点在当下的电影格局里,算得上独具一格。尽管科恩兄弟也拍摄了《麦克白的悲剧》这样的莎翁剧,而且舞台感更是强烈到令人抓狂,但这对于科恩兄弟来说,就是这一部,换部片这种莎翁剧的感觉就又消失了。而肯尼思·布拉纳则一以贯之,就很不容易,值得重视。不仅仅是阿婆三部曲,在《贝尔达斯特》里,也能明显感觉到他的那种强烈的莎翁剧的感觉。

再回到上面吴宇森与杜琪峰的对比上,肯尼思·布拉纳的风格更偏向于吴宇森,就是给你讲了一个故事,他不需要你去思考,只要跟着他走就行了,波罗探案他自己会说话,不需要观众的参与。而大公想要的,则是杜琪峰的风格,他想要跟着导演走进故事当中,跟着也去参与做侦探,也要去根据线索去破案。可是,喜欢杜琪峰的人,偏偏于是了吴宇森,你说怎么办,不看了吗?

我想说的是,请放开姿态,既喜欢杜琪峰,也喜欢下吴宇森好了,反正都是黑帮片,看就是了。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阿婆,也是阿婆啊,好好看就是了。

woc!

本想简单写写,没想到字数又没打字。

下一个话题,谈下陈思诚。就简而化之吧。

我原先想从肯尼思·布拉纳的故事从英格兰乡下搬到水城威尼斯来,这种改编,是很有意思的。毕竟,《东方快车谋杀案》按说整个案子只发生在一辆列车上,但肯尼思·布拉纳给人的感觉是发生在丛山峻岭之间。《尼罗河上的惨案》故事主要发生在一辆游船上,但肯尼思·布拉纳的改编让人感觉发现在了浩瀚的沙漠之中。到了《威尼斯惊魂夜》,他将一个英格兰乡下故事,放到了意大利的水城之上,场景一下变的大了非常多。

而且,《威尼斯惊魂夜》作为一个侦探片,它的聪明之处,在于将几个相互关联的案子混在了一起。每一个案子,单独拆开都不复杂,但交织在了一起就显得复杂化了。

我在电影院里看《威尼斯惊魂夜》时,突然就想到了《唐人街探案》系列,陈思诚的做法不就是像肯尼斯·布拉纳嘛,将不同的故事放到不同的城市,在场景上就带给观众以新奇感。而且,在案子上,也是将不同的案子搅合在一起,故意搅浑了水给观众制造迷局。

在创造思路上,不得不说陈思诚已经学会了向好莱坞靠拢,甚至已经习得了精髓,并化而用之,拍出了好看的唐探系列。

甚至,陈思诚还有所创新。将喜剧与探案混合在一起,这个做法,全球来说,他都是第一个,具有开创之功。

好一个聪明的陈思诚。他不追求文艺,就追求好看。对于观众来说,这还不够,还要啥自行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