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云轩书画院迎来首次大型展览,为当代书画创新发展贡献力量文汇报2023-09-29 10:03文汇报2023-09-29 10:03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4 06:20:17 热度:204°C

 

“笔墨当随时代”。书画艺术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艺术样式,历经千年发展。时至今日,中华民族迎来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时刻,当今艺术家身处一个更加朝气蓬勃的艺术环境,同时,也面向着传统书画艺术如何走进新时代、走向未来的大命题。
近日于上海海派艺术馆启幕的“会心与真放:朵云轩书画院首届当代书画名家邀请特展”,便是对这一时代大命题的积极回应。
朵云轩书画院成立于2021年8月,由朵云轩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创设。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真切反映时代的脉搏,为推动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是其建设愿景。此次展览是朵云轩书画院举办的首次大型展览,集结30位艺术家约90件(组)书画作品,其中包括多件专为特展创作的最新力作。
展览开幕式上,冯远和卢甫圣受聘为朵云轩书画院名誉院长,龚继先、郭怡孮、张森、卓鹤君、王冬龄、言恭达、朱道平、鲍贤伦、田黎明、张伟民、陈振濂、高云、何家英、江宏伟、周京新、汪家芳、何加林、徐累、陈翔等艺术家受聘为新一轮朵云轩书画院特聘专家。至今,朵云轩书画院已聘专家达31位。
30位中国书画界“顶流”,用创造力抒写“会心与真放”
展览以“会心与真放”为题,其实是在呼唤一种基于情感真实的艺术创新。
《世说新语》有谓“会心处不必在远”,讲述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一种默契神会的感应和共鸣。故沈括云:“书画之妙,当以神会。”“真放”,是对庄子 “解衣盘礴”境界的解读。皮日休诗云:“负逸气者,必有真放。”“真”是情感的真实、生命的真实,“真放”就是进入“画者从于心者也”的境界。展览不拘主题、不囿题材、不限风格,以表达对艺术家超迈放怀创作的尊重。30位参展艺术家艺术造诣已达“通会”而“不逾矩”之境,展览呈现他们数十年来多年来对艺术、传统、文脉的理解与感悟,“真放”他们的内心和才华。
30位艺术家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地,大多与共和国共同成长,是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发展的重要贡献者,无论在创作成就上,还是艺术影响方面,皆可视作当代中国书画界的“顶流”。他们带来的作品涵盖山水、人物、花鸟、书法、篆刻等各种体式和题材,代表了各自的典型风格和创作理路,无不将传统元素与现代审美相结合,以丰富的表现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语言,让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精髓和韵味得以延续和发扬。
陈家泠《喜上梅梢》
今年86岁的陈家泠是参展艺术家中最为年长的。他所带来的三联屏《喜上梅梢》俨然造型、线条、色彩组合而成的当代设计,气氛、情绪、活力统合一体,让观者感受到一种愉悦的绘画之美。
《古今志雅十屏》出自冯远之手,以古代文人的“清物十志”与现代人生活中的“真趣十雅”形成对照的组画。只见每一组上方绘有的都是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好,如琴棋书画,而下方则是今天人们热衷的生活方式,如瑜伽、读书,并且古代部分均以墨色呈现,当代部分均敷以色彩。
朱道平《雨余山欲近》
朱道平《雨余山欲近》以线与点的交响,纵横交错,繁简穿插,虚实相映,构筑出清逸幽遂、静雅柔美的意象境界。它或许并不具有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感染力。
乐震文别开生面的“乐氏山水”,从他的 《咫尺万里》能够略窥一二。他长于用色,将色与墨相撞、相溶而形成“出人意表”的奇妙境界。
乐震文 《咫尺万里》
展览旨在展示当代书画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以及书画艺术与时代精神的紧密联系。
参与此次展览的众多作品技法多样,题材丰富,风格鲜明,折射出艺术家不同的性格禀赋、艺术观念、取法对象、探索思路。绘画方面,他们或将深厚的传统笔墨熔铸于当代多元的表现手法之中,或直追前代,在文人画意趣与精神中提取古意,化入今人思想和审美观念,开辟出一片突破古人的天地。书法篆刻方面,他们上追秦汉,出入经典,功力深湛;或以巨幛大幅见展,或以手卷、印屏示人,均是风格雅正,面貌独具,高标时流,显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田黎明《树下》
两块“金字招牌”孕育的这家书画院,力求引领中国书画面向未来
朵云轩书画院由朵云轩集团和上海书画出版社联合创办。距今有123年历史的朵云轩,是联络各地书画家交流、创作,推动艺术家走向海内外的重要艺术机构。在朵云轩基础上成立的上海书画出版社,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的艺术出版社,长期以来以优质、专业的图书和期刊出版而驰名海内外。两家机构对提升当代书画创作、研究、推广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朵云轩书画院院长王立翔透露,在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领导和支持下,两家单位联手成立了朵云轩书画院。书画院的建设目标,是借助朵云轩、书画社的知名品牌和“出版、宣传、展示、经营”四位一体的巨大产业优势,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放眼全球,携手当今最优秀的书画家和学者,吸纳和整合更多艺术生态环节和资源,开展包括展览、论坛、出版、讲座、沙龙、笔会、拍卖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构筑起创作、研究、推广的高端平台,为推动书画艺术在当代的传承和繁荣贡献力量。
徐累《气与骨—研山铭》
全国各地不缺画院。诚如艺术评论家毛时安所言“自从美术走市场以后,所有的地方,都在成立‘画院’。‘画院’恕我直言,已经成为一个泥潭,融入各式人等。”他却欣喜地看到,朵云轩书画院阵容相当齐整,没有一个滥竽充数的,都是在中国书画界响当当的人物。“这是真正意义上的书画院,真正能够给中国书画繁荣起作用,真正体现当前中国书画发展最高水准。这样的画院成立值得我们祝贺!”
除了展览交流,参展艺术家陈振濂期望朵云轩书画院对上海的美术教育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寄望书画院能不断推动全国各地名家广泛交流,在艺术创作、学术研究上,发挥引领性的、面向未来的作用。
萧海春《日色冷清松》
“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贯穿于我国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乘上伟大复兴的龙卷风,兴起新时代、新海派的惊涛巨浪。”参展艺术家陈家泠坦言。他认为艺术离不开时代的潮流、时代的正气。上海是一块风水宝地,为一代又一代艺术家提供创作灵感,今天全国艺术名家云集于此,正是海派文化的精神体现。
参展艺术家言恭达指出,艺术家要立足民族性、时代性,更要放开视野,开发胸怀,融会各种理念而后创造。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须弘扬民族文化的多元发展,要从哲学思想的高度,对传统艺术进行重新认识和创造。对此他提炼了三个关键词:底色、选择、守望,并强调今天需要守住文化灵魂、回归艺术本真的艺术。
张伟民 《孤映扶疏》
“从前我们基本上是笔墨上去寻找形式,现在我们要琢磨怎样用笔墨来主动创造更好的形式处理,将笔墨运用于实际,从而寻找最适合自己笔墨功夫表现的形式。”参展艺术家卓鹤君指出。
参展艺术家田黎明提到,中国文化是一种整体式的孕育。它强调天人合一,真正落实到绘画当中,体现了一个人一切的言行和生活方式。画家在用表达方式承载自己的理念。这是完整的思维方式。“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体悟,慢慢吸收、消化和沉淀,慢慢前行。”
高云 《对话安格尔之二》
“在艺术创作的发展进程中,每一个阶段的艺术家只能深切感受这个时代,踏着时代的脉搏,去不断推进自己,才能让艺术创作更具有一些时代特色,而不仅仅是满足传统艺术精华的一种传承。只有这样,中国书画的传承发展,才能在历史进程中看到不断变化的面貌。”参展艺术家冯远说道。他强调,这种变化不仅仅是为了追随新变,而是应该深入研究传统中华文化的底色与特质,然后再加上各种各样包括世界各国新的创新模式,才有可能形成当代中国的书画。这中间需要把握好一个度。
此次展览由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朵云轩集团、上海书画出版社、上海海派艺术馆主办,将免费展至10月29日。
童衍方朱熹诗《香界》漆书四条屏
作者:范昕
编辑:郭超豪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