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如,又赢了内娱一次

来源:网友投稿 2025-02-03 01:08:06 热度:405°C

林心如,又赢了内娱一次

(图片与本文无关)

 

这将是你今年看到的最炸裂的一场葬礼

一家人并排站在海边,神情肃穆。

在轮番发言哀悼后,最后的仪式终于开始。

为首的男人接过骨灰盒,抓起骨灰往空中一洒。

原本充满悲伤的仪式,因为逆风,带出了一丝诙谐。

骨灰全吹到家人的脸上。

不仅糊得人睁不开眼,还有可能吃进去不少。

就在你以为悲剧突然变喜剧时。

诡异的事情出现了。

男人说出的话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抱歉抱歉

我都过世了还让你们送我一程

撒骨灰这种事我自己来就好不要弄脏大家的手

镜头拉近点。

靠北啊!

骨灰盒上的照片不就是他自己吗?

死者主持自己的葬礼?

诈尸?还是假死?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主演:吴慷仁、郑元畅、张榕容 ……

全是台剧熟面孔。

不仅如此,再看制片人一栏。

还是我们的老熟人——

林心如。

不得不说,从《美人心计》到《华灯初上》。

十几年下来,她真的越来越懂观众想看什么。

这部《有生之年》也是如此。

初看,是死者主持自己的葬礼的魔幻喜剧。

再看,则是一个中年 loser 充满治愈的故事。

高嘉岳,41 岁。

人到中年,一事无成。

几年前,他向父母借了一百万台币开民宿。

结果,民宿被他经营到只剩 2.8 分,客户评价一水差评。

最后,债台高筑,濒临倒闭。

在女朋友的努力下,好不容易有个人答应盘下这家店。

这天,他正想收拾收拾。

结果打开房间门就看到令人头顶一绿的画面。

那个人不仅要顶掉他的民宿,也要顶掉他的女友。

女友出轨被撞破后,也没想解释,收拾好东西就准备走。

反倒是高嘉岳不想分手,死缠烂打。

女友只好坦白:

我怀孕了。

当然还有下一句。

孩子不是你的。

离开前,交往了十二年的女友戳破了高嘉岳一直以来的问题。

他固执任性,自以为是,从来不听别人讲话。

之后更是直接扎心:

你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懂我在说什么

但你可以考虑重新投胎

可能下辈子就会懂了

而小三在签合同的时候也一副得意的嘴脸。

故意激怒他:

你为什么不去死一死?

他一想,确实没什么好活的了。

便打算自杀。

可割腕,他害怕疼。

上吊,窒息感实在难受。

他尝试好几种方法,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他给自己找了个借口,还没和家人道别,所以不能死。

于是,他回到了老家。

台北,高家。

高爸生日的前一天,家里突然闯进一个不速之客。

没错,正是高嘉岳。

作为家中长子,他常年在外,几年都不会回家一趟。

而在他不归家的日子里。

高家的一切事情几乎都是二儿子高嘉扬在操持。

大到父母生病照顾,小到过生日买蛋糕。

几乎都由他全权规划。

小儿子高嘉凯现如今也住在家里。

高家父母开了一间早餐店。

他每天都会到早餐店帮忙。

高家原本稳定平静的生活,因为高嘉岳的到来而打破。

刚到的那天,半夜突袭。

满身酒气,说醉话撒酒疯。

第二天一早,喊他去早餐店帮忙。

他到了店里只顾睡觉。

整天无所事事。

侄子玩乐团被教导主任抓包让他来学校装家长。

他没有解决矛盾,反而帮助侄子全校直播唱歌。

最后被教导主任追着跑,害得侄子被记了大过。

全家都猜到他这次不打一声招呼就回来肯定发生了什么事。

但每个人都没开口问。

在家里成为全职儿子后,高嘉岳的丧气好像也不见了。

鼓励妈妈去旅游。

和初恋重新见面。

帮侄子面基网友。

渐渐还主动到早餐店学着帮忙。

一切似乎越来越好,家庭真的有治愈的魔力 ……

吗?

并不是。

某天晚上,侄子到高嘉岳房间找东西。

意外发现了一封写好的遗书。

同样是世俗意义上的 loser 因为一事无成回到老家的故事。

《有生之年》也让很多人想到《俗女养成记》。

确实,两者有很多共同之处。

一样的好笑。

一样的治愈。

不过,两者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俗女养成记》是回溯陈嘉玲的儿时,从而得知她如今独立洒脱的人格是如何养成的。

并且陈嘉玲的家庭氛围相当温暖。

甚至好到有点失真。

相比之下《有生之年》的家庭更加鸡飞狗跳。

就如高嘉岳所说:

想说回来看看你们

谁知道一回来

才发现他们的生活过得乱七八糟

不仅高嘉岳过得不好,高家一家人都过得不咋地。

父亲精神出轨,死不悔改。

母亲抛下早餐店,出走旅游。

还有,高嘉凯掺进高嘉岳和初恋之间的感情大三角。

都让人忍不住窒息。

但家人之所以是家人,就在于鸡飞狗跳之后不论是有意,还是不得已而为之,最终依旧会紧密相连。

就像高爸,明明不喜欢高嘉岳。

但在他醉酒过后依旧会守在他身边不睡觉,生怕他半夜被呕吐物噎死。

和陈嘉玲因为良好的原身家庭造就出强大的精神内核不同。

《有生之年》每个人物的塑造也更贴近现实。

高嘉岳,从小最让父母头疼的儿子。

他吊儿郎当,我行我素,没有什么能力。

到了四十岁,还把日子过得一团糟。

并且,他无法接受自己的失败。

在女友说他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觉得自己有问题时。

他下意识也是反驳:

我有什么问题?

对。

他自大,脸皮厚,没有责任心。

但和很多普通人一样,在无能的 B 面,他骨子里又保留一丝纯粹和善良。

前面为什么帮助侄子全校直播唱歌?

因为得知了侄子乐团的主唱被校园霸凌自杀。

他从中看到了自己。

他尝试了无数中方式想要结束生命,最后不了了之 。

有自身勇气不足的原因,但也有对其他事物的牵挂。

想在潜水时把装备拿掉,让自己溺死在海里。

却在看到蛙镜和装备浮在水面时,担心海龟会吞食。

写遗书,怕家人看到会太伤心。

于是,划掉改成了 " 漫长的告别 "。

父母从小就偏心更加乖巧的高嘉扬。

两人的生日只隔几天。

每次父母却总是在给弟弟唱完生日歌后,再顺便换上蜡烛再给他唱一遍。

好像他只是弟弟的顺带。

于是,不被期待的高嘉岳索性一步步成为父母口中不成材的 " 坏孩子 "。

逃离,远走。

而看起来最成功的高嘉凯,同样有自己的压力。

他其实并不是高家亲生的,是养子。

养父母对他极好,他便把全家当成自己的责任。

将自己自动 " 锁 " 在父母身边操持一切。

就连不成器的哥哥回来。

他都会主动帮忙买床垫。

剧中有一幕兄弟的争吵显得特别真实。

弟弟指责哥哥对父母不上心才使得自己这么累。

哥哥则嘲讽弟弟什么都想管,就是喜欢当大孝子。

实则,他们兄弟其实都羡慕对方。

一个可以随心所欲,不用在意家庭的责任。

一个可以获得父母的爱与信任,过着平和的生活。

当然,和《俗女养成记》比《有生之年》逊色不少。

但这份接地气的生活感,确实吊打很多大陆剧。

在生活感的塑造上,台剧一直很强。

别的不说,光在置景上内娱就望尘莫及。

在内娱还用着一间间精致豪华,没有人味的样板间时。

台剧则选择了充满生活气息的置景。

比如《有生之年》。

高家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人家。

所以可以看到高家父母住的房子相当逼仄。

一张小饭桌,一个老式沙发几乎就占满整个客厅。

细节之处,还能看到挂墙的老风扇和供佛台。

并且,小物件非常多,把整个空间塞得满满当当。

这是住了几十年老房子的特点。

早餐店也很接地气。

人设上也不是什么律师、风投、翻译行业的总监、总管、总经理。

往往是一个个小人物,一些鸡零狗碎的小事。

但却格外真实,让人不自觉想到现实,引发共鸣。

当然,这得益于这些年台剧不断努力的转型之路。

2014 年,由王小棣、蔡明亮、陈玉勋等七名导演联合发起了名为 " 植剧场 " 的企划,用老带新的方式,选出一批有潜力的新演员。

2019 年,则搭上流媒体顺风车,与 HBO、Netflix、FOX 等流媒体合作,拓宽国际市场。

因此。

我们才能看到《我们与恶的距离》《做工的人》《俗女养成记》《想见你》等各类题材的佳作。

他们不再纠结小情小爱。‍‍

更挖掘于人性的善恶,人与人之间连接。

拿林心如来说。

制片的作品从《姐姐立正向前走》到《华灯初上》再到《有生之年》。

虽说质量参差不齐。

但就影视剧而言。

有尝试的可能远比好坏更重要。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明白这点呢?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