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的成功,证明贾玲的电影不可复制一个宿舍三个“大肚子”,职高女生开玩笑过了火,家长颜面尽失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9 11:21:11 热度:207°C

 

《你好,李焕英》能够成为一部“现象级”作品,尽管在获得赞誉的同时也遭到了不少评论家的批判,但这部作品在其“小品电影”的身份下,仍呈现出其特有的审美特质。

《你好,李焕英》以悲情的喜剧化手法来表现情绪,从而形成了一种艺术的情绪抒发,同时也传达了一种与时代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

小说的叙述架构合乎逻辑,并没有刻意地去设定“奇遇”的情节,反而在情感的积累下,使得“二次”的穿越性得以实现。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超越了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审美享受,这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方向有很大的启示。

伤感喜剧情感表达的艺术性

电影《你好,李焕英》虽然被认为是一部喜剧片,但是不管从电影的制作环境和电影的一些剧情来看,都可以看出这部电影有一种伤感。

在灰暗的现实主义负片上,这部电影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朴素的感情给悲剧增添了一丝色彩。它用一种堆叠的笑声来化解悲痛,让观众在一个阴暗的故事中,得到一种哭中带笑的美学乐趣。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贾玲以一种滑稽的手法将这段悲伤的经历娓娓道来,情绪表达得恰如其分,悲伤却不激昂,欢快却不喧嚣。

譬如,剧中贾晓玲为了让李焕英和工厂之子沈光林走到一块儿,不惜以身犯险,也不夸张,反而借著两人的相会,制造出一连串的笑声,化解了她的悲痛。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的第一部作品,它既是一件作品,也是一种感情的表现,是贾玲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无奈,以及希望母亲过得更快乐的美好期许,这就使影片的叙事少了些理性逻辑,多了些感性化的情感抒发。

贾玲用一种发自内心的方式来诉说自己的妈妈,而贾玲所传达出来的温暖,也让听众在感情上更加深入。

这部电影从贾晓玲进入1981年起,一直到贾晓玲返回现实,其故事的核心是小说式的穿越性。但再怎么幻想,也无法改变现实,越是幻想,就越是让人心碎。

《你好,李焕英》正是用这种“喜剧化”的方式来表现其悲哀的核心,在欢乐中隐藏着悲伤,用幻想的欢乐来衬托出真实的悲伤。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虚构来自于真实,却又超出了真实,与真实相比较,它越是充斥着欢乐的笑声,就越是衬托出真实的悲伤。

而且,它的隐含情绪表现和中国人的情绪输出是相似的。不管电影中表现出来的是温柔的母亲之情,还是沉重的父亲之情,更多的是隐藏在动作中。

也许大部分的家长从来没有对自己的孩子说出一声“我爱你”,但是那份绵绵的爱意却会持续一生。

整部电影都没有任何的情绪波动,有的只是一种悲伤的情绪,可以说是一种喜剧性的悲伤。刚刚还在为贾晓玲和李焕英之间的事情而欢呼的众人,此时却都在为秦观的离去而惋惜。

影片是表达创作者感情和表达某种想法的多种讲述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影视本身也是一种文化产物,它具有引导人们正确价值取向的作用,如果只是为了娱乐,那它就是一种虚无和不完善的东西。

《你好,李焕英》,是贾玲用来向她的妈妈致敬的一部自传式的影片,其成功之处在于并没有单纯地为了抒情而抒情,为了悲伤而悲伤。

而会因为感情而向观众传递一种“我的孩子,健康快乐就好”的教育思想,这与传统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思想不同,引起了大家的深思。

在过去,孩子们都是望子成龙,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出人头地,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渐渐变得丰富起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条件也变得更好,人们也从对物质文化的追求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父母不再需要为自己的孩子的基本生活担忧。

在此背景下,“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好”的价值观是与社会实际情况相吻合的。此外,影片中涉及到这种价值观念的片断,也在抖音上被网友们自发地重新创造出来,显示出了它的某种社会影响力。

“双重穿越”影片的叙事合理性

这部电影的主要框架就是穿越者,虽然穿越者的故事看起来很俗气,但实际上无论是贾晓玲的穿越还是李焕英的穿越都具有其合理性,而这也是该影片“写实加想象”的特有美学。

这部电影是在一个真正的历史事件中,贾玲依靠自己的想象来实现对电影的创造,并最终达到了对自己的妥协。

首先,贾晓玲的“穿越”是一种“必然性”,也是本片的重要内容:再次遇到妈妈,妈妈会有一种幸福,来填补自己想要抚养却没有得到妈妈的缺憾,这就是本片的原点,也是贾玲所要表达的一种精神追求,也是贾玲拍摄本片的原点。

在电影里,贾晓玲为了让李焕英开心,不远万里来到了她的面前,为她购买了工厂里的第一台电视机,成为了她生命中的巅峰。

为了她的排球,甘愿付出自己的生命;协助沈光临和他的妈妈相亲,使她能和富人过上锦衣玉食生活。

这就是贾玲对李焕英所能做到的,她甚至愿意牺牲自己,来换取李焕英的幸福,即使李焕英没有穿上绿色的衣服,没有用上新的冰箱。

即使贾晓玲没有坐上兰博基尼,也没有载着李焕英去北京参观天安门,但所有的一切,都被贾玲编造出来的故事给完成了,也正因为如此,贾晓玲才会跨越时空,去见李焕英。

贾晓玲唯一的心愿,就是尽可能地让李焕英开心,如今两人相隔两个世界,贾晓玲决定用李焕英幼小的身躯,来改变她的生活,让她少受点罪。

《你好,李焕英》不仅给贾玲带来了心灵上的安慰,也让大家对李焕英有了更多的认识,从少女时代的李焕英身上,感受到了一个慈爱而又伟大的妈妈。

“你怎么就不信我这一辈子是真的高兴呢?”对于李焕英这个做妈妈的来说,她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女儿。

因此,李焕英真的很幸福,她努力地想要让自己的女儿知道,她不会因为嫁给贾晓玲的爸爸而后悔,她会将贾晓玲带大,然后努力地生活下去。

所以,因为让自己开心是这个小孩的心愿,所以李焕英本人也毫不犹豫地走上了这条道路,在这部戏里,跟自己的女儿作了最后一次道别,这一次,李焕英只是想要让贾晓玲开心而已。

李焕英以“顺水推舟”的方式回答了自己的女儿这一漂亮的谎话,完成了这部电影的跨越,跨越了一重又一重的跨越。

以意蕴之美超越镜头之美

《你好,李焕英》是根据贾玲的小说改编而成,但它的剧情与舞台剧不同,不仅需要通过演员的演技,还需要通过摄像机来讲述,需要注重视觉效果和艺术效果,所以才会被人诟病。

一些观众则觉得这部影片的镜头语言太粗糙,表现出了鲜明的速写特色,缺少了影片应有的艺术性。

但是,这是一部用真心去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的影片,在作者眼中,这是一种朴素的感情的表现,也正是这样一种不矫揉造作的表演风格,让它更能直接击中观众的心灵。

比如,在贾晓玲一家三口在马路上聊天的时候,贾晓玲询问爸爸,爸爸说他更倾向于儿子,因为他害怕女儿和他一样。

所以回答说贾晓玲更倾向于他,再加上贾晓玲和爸爸站在他身边,无论从容貌上,还是气质上,都有几分相像,再加上李焕英说的那句:“都像你也没事,咱女儿啊,健康快乐就行。”

它所传达出的情绪,已经将它和单纯的喜剧片区分开来,也就是说,在这部搞笑的喜剧片后面,还隐藏着更加感人的内涵,也说明了《你好,李焕英》的审美特质还没有消失。

本片用戏剧手法刻画出一位理想的妈妈,其深刻的叙述也与传统的“舍己为人”的家庭伦理逻辑相一致。

不管是李焕英这个妈妈,还是贾晓玲这个妈妈,都甘愿把自己生命中最宝贵的一切奉献给彼此。

李焕英为了她的女儿,可以付出一辈子的努力,从不抱怨;贾晓玲为妈妈的辛苦付出而痛不欲生,不惜以身相许,以求妈妈的生活快乐。

这部电影的叙述风格,有夸张的成分,在无关紧要的情节中,加入了几个滑稽的成分,让观众们哈哈大笑,将李焕英和贾晓玲的母亲之间的感情,以一种既不夸张,也不矫揉造作的方式展现出来。

这样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母亲与女儿之爱,极易引发受众的深切同情。这部影片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传达,当人们看到贾玲的经历时,他们会为自己的感受而落泪。

结语

“小品电影”并不是一种贬低,它是一种新的电影表现方式,它有着自己的审美特点,它并不一定会把注意力集中在情感上,忽略了影片的特点。

贾玲的成功,也说明了这部电影在创作上的独到之处。贾玲的成就无法重复,但是贾玲的成就却可以为她日后的影片创造留下美好的回忆。

《你好,李焕英》的成功,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也许中国的电影,应该更多的关注感情,更多的关注在理智上的情绪,从而引导人们的价值观,或者是自己的看法。

讲好中国故事是文化强国的重要部署,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运用小切口、小视角讲小故事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当前趋势。

《你好,李焕英》就是通过这种微小的切割,向观众展示了一个温暖的故事。我们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一个重感情的世界。

所以,用一个好的情绪来讲述一个好的中国故事,引导一个好的价值观念,把一个合理的逻辑融入到一个深刻的叙述过程中,并且把它融入到一个感情的情绪输出中,也是有可能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