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王祖蓝来莞城了?你们有遇到吗?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7-01 15:03:01 热度:116°C

 

咦?街坊们都在拍什么啊?

本来就热闹非凡的振华路

今天更是人头攒动

原来是王祖蓝出现在莞城了

不少街坊都偶遇到了他

到底是什么吸引了他来到莞城?

原来是地道的美食和独具特色的非遗项目

下面

就让我们跟随王祖蓝

一起到莞城吃喝玩乐

#

振华路

振华路,一条与东莞一起经历了许多风风雨雨的街道。在很多人眼中振华路不单单只是一条简单的街道,它更是莞城人情怀的代名词。

虽然现在的振华路正在“变身”,但是依旧抵挡不了街坊们对美食的热爱。这些在振华路的老店每天依旧客流爆满。

烧鹅濑粉

1

中山餐馆已在莞城立足38个年头历经两代莞城人。他家的“莞城脆皮烧鹅制作技艺”入选了市级非遗项目,酥脆的烧鹅皮又有谁能拒绝呢?

豆腐花

3

蚊香厂豆腐花的创始人丁婆婆原来是蚊香厂的职工,1985年退休后就在厂门口开起了这档豆腐花,一直隐藏在莞城老街小巷里,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坚持纯手工制造、经济实惠,深受各年龄段街坊的喜爱。

腊肠煲仔饭

糖不甩

2

老莞城饭店是莞城的一个老字号,据说是源于1906年的禄源楼。店里的蒸双丸、五柳炸蛋、鹅肠、腊肉煲仔饭以及手工自制的蛋卷、粽子等特色美食都不容错过。

#

旨亭街

容庚故居纪念馆

流逝的是岁月,不变的是底蕴,演绎的是历史,传承的是文明。在莞城有一条萃聚东莞历史文化菁华的街道——旨亭街。从这里曾居住着赫赫有名的书香世家容氏。

容庚,东莞莞城人,原名肇庚,是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倡导成立我国第一个考古学组织——考古学社,著有《金文编》《商周彝器通考》等30余种著作,其中《金文编》为我国第一部专科性的金文大字典;《商周彝器通考》被誉为商周彝器研究的奠基之作,为考古学者必不可少的工具书。

从“容庚故居”走出去的,不仅有古文字学大家容庚,还有明代思想史研究权威容肇祖、著名金石目录学家容媛;从旨亭街走出去的,也不仅有“容门三杰”,还有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邓白、地理学家吴壮达等知名学人。他们对文化、艺术、学术、医术等的不懈追求,共同谱就了旨亭街独一无二的人文气息与文化底蕴。

#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角灯

在文化周末剧场外,有一盏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灯彩(东莞千角灯)代表性传承人张树褀和他的徒弟、家人们一起制作而成的千角灯。

千角灯,是一盏承载着千百年传承的中国文化瑰宝。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更是一代代人的情感传承和文化代表。它采用宋代八角宫灯的形式,有一千个角,缀有一千盏灯,灯身由多个不同的立体三角形组成,集书画、剪纸(刻纸)、刺绣等优秀民间手工艺于一体。因为它历史悠久,体积巨大,工艺精湛,而被称为千古一灯。

千角灯的体积庞大、制作复杂,技艺要求又很高,从元初开始,赵家每十年才制作一盏新灯,每次制作耗时10月之久。

在东莞方言中,“千角灯”和“千个丁”语音相同,有“百子千孙”传宗接代的寓意。每年春节,观看千角灯祈求添丁成了莞城一大风俗。

#

新光明市场夜市

新光明市场夜市的前身是运河旁的振华路夜市,街坊晚饭后在这里散步游玩,商家便在人流汇集处摆摊,这就是最早的光明市场夜市。

而如今,光明市场夜市经过了三迁地址,但是依旧是街坊们心中的夜市TOP1。

在这里你感受到满满的烟火气,半台手推车“起家”的桃子大叔、每一天都在排长龙的唐氏秘制烤鸡翅、用豆浆做的绵绵冰、想起就让人流口水的牛杂等等。

“便、靓、正”是大多数街坊对它的评价,无论是是下班路过还是饭后散步都无一幸免,在这里总能有一样食物让你停下脚步。

莞城是多面的

它沉淀着东莞的历史

保留着街头巷尾的好味道

散发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

看了那么多的美食、好物,

不知道你有没有

那么一点点心动呢?

心动不如行动,

赶紧来莞城打卡吧!

文/叶子彦

图/莞城融媒体中心

编辑/叶子彦

校对/余文诗

审核/曾理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