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女田晓菲:13岁上北大,28岁嫁给53岁美国导师,如今生活咋样?非洲女孩巴特曼因有巨臀,一生被赤身裸体展览,死后还被做成标本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9 07:44:13 热度:139°C

 

“没有什么使我停留 除了目的 纵然岸旁有玫瑰、有绿阴、有宁静的港湾 我是不系之舟。” —《十三岁的际遇》

相信很多人都很熟悉这句话,它是中学语文课本《十三岁的际遇》里作者田晓菲写的诗。写作能被录入中学课本,说明田晓菲的文学修养是极高的。

事实上也是如此,田晓菲13岁便考上了北大,而后发表多篇文学著作,担得起“天才才女”的名号。而这位才华横溢的“窈窕淑女”却在28岁那年嫁给了大自己25的美国老头,现在生活的又如何呢?

01少女天才 文学缘起

1971年,田晓菲出生在一个知识氛围浓厚的家庭,他的父母也长期从事文史类相关工作,这为田晓菲浓厚的文学素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而且受工作关系的影响,田晓菲的父母下班后也会读书,家中书香氛围浓厚。但父母从不过分约束田晓菲,只希望女儿快乐做自己。

广告
胆小者勿入!五四三二一...恐怖的躲猫猫游戏现在开始!
×

可田晓菲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小小年纪的她对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4岁那年,父母由于工作原因调度到天津文联,田晓菲也在耳濡目染下开始了自己的创作之路。

创作完就该投稿了,可因为年龄太小,田晓菲的供稿并不被当时的人看好,多数稿件都是石沉大海。但总有人慧眼识英雄,《天津日报》的柳溪发现了这颗蒙尘的珍珠,田晓菲在此发表了她的第一首诗。

之后田晓菲陆陆续续地发表了五本诗集,以柳溪为代表的一批天津老作家都坚定的支持着她创作,柳溪可谓是田晓菲人生的第一个“钟子期”。田晓菲也特别喜欢和叔叔阿姨畅所欲言,她的文学眼界也就此阔开。

小小年纪就文学成绩斐然的田晓菲并没有心浮气躁,在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下依然按部就班地学习生活。但在文学界已初露头角的田晓菲也被北大发现了。

1985年,13岁的田晓菲破格被

北大西语系英美文学专业录取。北京大学是中国最高学府,人才济济,可与同届的师兄弟相比,小五岁的田晓菲也毫不逊色。

1988年,恰逢北大90周年校庆,16岁却已经是北大大三老生的田晓菲看着新入学朝气蓬勃的“新生”有感而发,写下了代表作《十三岁的际遇》,这篇文章后被录入苏教版中学语文课本。

大家十几岁的时候在做什么?为了几块钱和父母撒泼打滚、在中学和朋友追逐打闹,亦或是对文言文和数学公式秃头。田晓菲在十几岁的成就已经让同龄人望尘莫及。

02高山流水

广告
从秘书起步,十年内无人超越,以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成就一段传奇
×

02知音难觅

才华横溢的文人们或多或少都有心理问题,何况仅仅13岁就上北大的田晓菲?

她与年长自己几岁的哥哥姐姐在生活上也没有多少共同话题。所以她整日沉迷于创作中,将自己龟缩在自己的世界里。

事实上这样的生活也曾经让田晓菲很苦恼,没有社交的她只好每日埋首于书本与诗稿之间。《圣经》中有句话讲:当上帝关了这扇门,一定会为你打开另一扇窗。

社交生活上棋差一步的田晓菲继续在文学领域发光发热。在这同时,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个“钟子期”—查海生。

说查海生大家可能不熟悉,但说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可谓是家喻户晓了。

海子在文坛也是受人尊敬,他的创作十分受当代年轻人的追捧。田晓菲在北大读书时,海子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系哲学教研室。

田晓菲同大多年轻人一样,十分中意海子的创作,为此她慕名而去,希望与海子在文学创作上交流一二。

海子也十分欣赏这位天才少女,三番五次的文学交流后,二人有了“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惺惺相惜之情。

同样年少成名,15岁考入北大的他十分理解田晓菲的心境。

与田晓

菲亦师亦友的海子在文学探讨之余也教育她在人情世故方面要尽量圆滑,不要总把自己缩在自己的世界,毕竟文学创作受社会生活、人情等多方面影响。

田晓菲感念海子一番教诲,在文学创作和社交生活上都有了很大进步和发展。

可世事难料,开导了田晓菲的海子却没有开导自己。1989年,海子选择卧轨来结束自己的一生。

骤然听到好友离世,田晓菲无法接受。她想不懂为什么曾让她坚持成为伟大诗人的良师益友自己没有坚持,那她们这些年来的坚持到底是为了什么?

原本由海子打开的心扉也随着海子的离世再度闭合,田晓菲难以自抑的失落也让她陷入了创作的低谷。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田晓菲都封笔不作,思考着人生的价值与自我救赎的途径。

直到两年后,重振旗鼓的田晓菲远赴美国哈佛大学攻读比较文学博士学位。而在此,她也遇到了自己托付余生的良人与子期。

03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

斯蒂芬·欧文在田晓菲求学期间担任哈佛东亚语言与文明系主任,也是田晓菲在哈佛读博时的导师。

虽然是美国人,但斯蒂芬·欧文十分热爱中国文学,尤其是诗歌,还给自己取了个中国名—宇文所安。

他不仅汉语说得十分流利,有英汉著作十几本,而且对诗词文学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

共同的文学爱好让两人交流渐密。唐诗宋词博大精深,二人交流中斯蒂芬·欧文独特的见解让田晓菲茅塞顿开,加上之前两年的沉淀,田晓菲的创作有了质的飞跃。

田晓菲人生的前二十年都醉心于文学创作,知识占据了她所有的热情。所有的娱乐和任何人都对她没有产生任何吸引力。

与同龄人显得格格不入的她似乎也享受着这种“孤独感”,并顺着这种孤独将自己专注于文学创作,直到斯蒂芬·欧文的出现。

与海子和其他人不同,斯蒂芬·欧文身上既有同她一般对文学相同的热爱,又有着与中国文人严肃截然不同的浪漫与幽默。这让田晓菲冰封了20年的心开始融化。

斯蒂芬·欧文也对这个满腹诗书才气的姑娘产生了不一样的情愫,可他在田晓菲读博期间也一直隐藏自己的感情,将感情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中,直到田晓菲完成自己的学业。

1998年,27岁的田晓菲成为哈佛史上年龄最小的博士生。作为导师的斯蒂芬·欧文以祝贺为由邀请田晓菲登山旅游,在路途中向她告白。

虽然二人是两情相悦,但是现实的年龄差与国籍让田晓菲也犹豫不决,可在斯蒂芬·欧文的猛烈攻势下,田晓菲的心也被融化了。

中国有句古话:“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田晓菲和斯蒂芬·欧文就是这样,但灵魂相合、志趣相投的情况下,年龄在二人面前都不是问题。

可在外人看来,年龄国籍无一不是问题,尤其遭到了田晓菲家人的反对。

04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古时候,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虽兴起自由恋爱,田晓菲的父母一直在女儿的教育上也一直开明,却不代表他们能接受和自己一般大的外国女婿。

但是他们的极力反对对一意孤行的女儿没有任何影响。田晓菲骨子里有着文人的浪漫情怀,斯蒂芬·欧文不管是生活还是学识都称得上她的灵魂伴侣。

就这样,28岁的田晓菲嫁给了53岁的宇文所按,并且将国籍改为美国国籍。父母的意见固然重要,可幸不幸福也只有她自己知道。

在女儿的强烈坚持下,她的父母也无可奈何,只能同意。相恋短短一年后,田晓菲与斯蒂芬·欧文便在纽约举行了婚礼。

二人婚后过起了神仙眷侣般的生活。专业能力过硬加上丈夫在哈佛工作的关系,田晓菲也获得了哈佛终身教授的职称。

婚后获得美国绿卡的田晓菲随丈夫在美国定居,但她也一直没有放弃文学创作。但斯蒂芬·欧文一直支持她创作,这也让田晓菲更加坚定和庆幸了自己的选择。

家庭上顺心,事业上也如虎添翼。之后田晓菲陆续发表了《萨福》、《后现代主义与大众文化》、《烽火与流星》等学术著作,促进了我国文学在国外交流发展,为我国文学对外交流做出了突出贡献。

如今22年过去了,曾经的天才少女也白了两鬓。学术著作逐渐减少的田晓菲重新回归家庭,可惜的是她与75岁的丈夫始终没有一儿半女,但二人的感情生活一直很好。曾经对这段“跨国忘年”恋十分不看好的人也都偃旗息鼓。

几十年来的相濡以沫,文学上达到一定造诣的田晓菲对世事异样的眼光早已看开。

或许在田晓菲看来,不论是年少时自我封闭,苦心孤诣地追求文学,还是青年时一意孤行的远嫁北美,她一直都在遵循本心,也是真正完成了当年思考的自我价值。

这世上的每一个人来说,谁都没资格站在道德的至高点指点别人的生活。

别人过得好与坏,于自己而言只有借鉴意义。没有人能代替你过自己的生活。

在爱情面前更是如此,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不要等到“十年生死两茫茫”之后,再感觉无处话凄凉。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