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友投稿 2025-02-24 05:04:49 热度:186°C
事件回顾
5月29日,中央戏剧学院向澎湃新闻独家声明,表示会“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本科招生的各项法律规定”,对此事密切关注,配合教育部开展调查。
6月12日,山西省教育厅及临汾市纪委监委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发布通报。
通报称,仝卓参加山西省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各阶段、各科成绩无效;仝卓入党手续弄虚作假,对其党员身份不予承认;仝卓继父受政务撤职处分,临汾市教育局局长李平等15人被处理。
紧接着,中央戏剧学院发布关于撤销仝卓毕业证书的通报,称仝卓于2018年毕业并取得毕业证书,因不符合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未被授予学位证书。
由一个自曝式的事件引发了一连串的问责与通报,我们可以从新闻传播学角度看到些什么?
舆论监督
在本次事件中,公民的舆论监督对事件发展起到有效的促进作用。
当事人在直播间公开坦露自己“往届改应届”一事,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网民作为直播活动的参与者,随即对当事人的行为在网络中提出质疑。
在网络中的讨论、谴责信息不断叠加,形成一定的舆论场,广大网民便成为了舆论监督的第一环;
随着事件的不断发酵,仝卓这种通过不正当权力获得更好教育资源的本质行为受到媒体和监管部门的关注,在媒体同步发声和持续的跟踪报道下,监管部门表示将立即开展调查,专业媒介和监管机构是舆论监督的第二环。
此时,舆论导向也已经定调:国家不允许违背教育公平的行为存在,最终的事件处置结果也是符合民意的。舆论风波自此得以平息。
共景监狱
网络时代,在以直播为代表的传播模式中,“共景监狱”现象更为显著。
仝卓的直播自曝事件里,所有观看者都可以对当事人进行“凝视和控制”,并通过观看这一行为获得审判的权利。当观众在直播环节中发现当事人出现“异常行为”——“自曝学历造假”,就会通过发布质疑、谴责的信息来行使自己的监督权,以此对当事人达到“规劝”的目的。
在众人的“凝视”之下,当事人只能顺应民意低头,所以我们就看到了仝卓在直播风波后发布的相关道歉声明。
网络强化了“共景监狱”的效力,每一个吃瓜群众都是推动社会从“全景监狱”到“共景监狱”转化的主体。
回溯整个事件发生的进程,不得不说专业媒介的持续关注与报道对事件调查起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新闻媒体需要在不公平事件中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和评价,为维护良好的社会秩序提供正确的舆论引导。从此次事件中我们也可以明白:教育公平不容任何暗涌的权力动摇,这是公众的共识,也是国家的坚定信念。
更多新传资讯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