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浙商张杰在香港离世,享年95岁光明网2024-02-20 07:39光明网2024-02-20 07:39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29 05:16:01 热度:236°C

 

综合潮新闻、杭州日报、上虞乡贤研究会等
2月18日凌晨2点01分,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浙江省爱乡楷模、知名港胞张杰因心脏病突发在香港离世,享年95岁。
△张杰在香港 刘育平摄
张杰是谁?至少一半50岁以下的上虞人,都曾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过他的帮助:或是拿着他设立的奖学金,完成了求学梦想;或是在出资建造的教学楼里上过课,做过实验;或是使用过他赠送的教学、体育器材。虽然大多数人没有见过他,但他却陪伴着很多人的成长。
40多年共捐资1500万元
建造了18幢张杰教学楼
1928年,张杰出生于上虞梁湖镇华光居委的一幢民房。
幼年时,由于家境贫寒,张杰小学尚未毕业就外出谋生,后辗转来到香港,从刚开始做帮工,到成为一家南货店的伙计,一干就是20年。1978年,他在九龙一带的街上租了一不足6平方米的楼道口,开起了零售铺,做起卖蟹、卖棕子、卖茶叶蛋的小本生意,平日的生活省吃俭用。
虽然在香港的生活算不上富裕,但张杰却对家乡助学情有独钟。
1979年,张杰捐给上虞中学一台价值3000元的彩电,这是他第一次为家乡教育事业捐款。之后,每次回乡,张杰都要去各个学校走走看看,发现有困难的学校,就出资建校舍、添设备。
上世纪80年代,在上虞中学,张杰发现学校找不到一间像样的实验室,看不到一个像样的图书馆,便慷慨解囊,先后为上虞中学捐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宿舍楼,并捐赠了彩电、乐器、面包车、吊扇等物资,上虞中学的面貌为之一新,同时,他还设立1万元的奖学基金。
1991年,张杰得知国家开展“希望工程”,他特地来到上虞的四明山区,走访了当地的小学、中学,从校舍到食堂,从厕所到实验室,他都看得仔细,了解到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资金,危房一时难以翻建,张先生再次动情,一个资助老区、边区山区学校的“希望工程”计划在他的脑海形成了,他第一笔拿出100多万元,兴建了皂湖、覆厄两所中学和梁湖、湖西两所小学。接着他再次来到上虞最偏僻的陈溪乡红桥村,捐资20多万元,捐资红桥小学。
40多年,张杰共捐资1500万元,建造了18幢张杰教学楼,32间教室和宿舍楼、图书馆,并设立200多万元的教育基金资助困难学生。
△张杰捐赠教育发展基金2000000元 刘育平摄
“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
这么一位慷慨助学的港商,对自己和家人却非常“吝啬”。2005年张杰被全省民众公选为“浙江骄傲”人物。在颁奖仪式上,张杰笑着说:“人家叫我老板,其实我睡的是地板,吃的是豆瓣。”
1997年,有媒体记者曾应邀前往香港张杰家里做客,发现他家30来平方米的一间房子被一隔为二,里间是卧室,外间作客厅。碰上家里来了客人,张杰就得打地铺。
△张杰在香港尖沙咀加莲威老道开的不足6平方米的杂货铺。刘育平摄
张杰常说:“钱要花在正道上。”他的“正道”就是为家乡的孩子们造学校。在香港,张杰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廉价衣衫,出门坐车,专拣没有空调的公共汽车,就因为车票便宜。
为了家乡的孩子们,张杰对自己“抠”得近乎苛刻。有一年,老人生了一场病。一次手术,花费了他已列入“捐资计划”的一部分积蓄。躺在医院的病床上,张杰翻来覆去睡不着:怎么补上这个缺口呢?最后,这位有几十年烟龄的“老烟民”硬是戒了烟。
张杰回乡捐建学校却十分讲究。每次捐资建楼,张杰总是特别忙碌,选定校址、检查质量、督促进度……桩桩件件都要劳心费神,还专门物色了一支建筑队承建新校舍。建张杰中学时,张杰又关心起厕所问题:“不能让孩子们在臭烘烘的地方念书啊。”新建成的厕所果然又亮堂又整洁。
时间久了,张杰的慷慨和“吝啬”便在上虞出了名,大家也从越来越敬佩这位热心、可爱的老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近几年,张杰慢慢淡出了大家的视野,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面前,是2023年8月,受上虞家乡人民的委托,上虞乡贤研究会会长陈秋强等前往香港祝贺张杰95岁大寿。
这是张杰第一次过生日。上世纪,子女们张罗着要给他过七十寿诞,张杰把子女们准备给他过生日的5000元现金捐献给了上虞中学购买图书资料。
来源:潇湘晨报
举报/反馈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