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别让马思纯成为下一个李玟

来源:网友投稿 2024-06-30 12:17:04 热度:222°C

 

原标题:别让马思纯成为下一个李玟

绝了,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一言难尽的人啊…

今天李玟丈夫突然发了一条声明称:双方婚后一直保持财产独立,现在也尊重李玟的一切财产安排,不会参与财产分配

Bruce这会儿发声明,其实也是在回应近期传言——

最近coco不是举行葬礼嘛,然后港媒就开始爆料说她老公截留了她上百件珍贵的礼服,还说两个继女要来葬礼争家产。

且不说港媒的爆料是不是真的,羊疑惑的是,家庭闹剧都搞到人尽皆知了,为什么互联网上的论调非要把李玟的抑郁症和家庭割席?

Bruce前几年就爆出轨,甚至连李玟的闺蜜都骂他风流,李玟也曾取关两个继女。

李玟去世后,互联网上漫天的论调都是聚焦于coco个人而非婚姻,不要把其抑郁症和家庭挂钩。

但羊想问:凭什么?

羊始终认为抑郁和家庭永远无法割席。

其实如果仔细观察的话,那些不快乐的抑郁症女星们其实都有一个共性:个人家庭。

比如羊之前仔细分析过的马思纯,她的极端讨好人格其实就是在传统东亚家庭模式下形成的。

再比如张韶涵人生中大部分的痛苦都来自于家人的中伤,阿娇的“爱缺失”是源自于童年时代的寄人篱下。

而摄影艺术家@牙疼服务器曾经拍摄过100个抑郁症女孩,他很清楚地表达过,中国很多抑郁症患者的共性问题就是原生家庭。

她镜头下的女孩有人从小和爷爷相依为命,有人亲眼目睹至亲出轨,有人和妈妈一起承受父亲家暴…

而李玟则因为从小没有父爱,会把父亲形象投射在爱人身上,但Bruce的所做作为却摧毁了这份情感需求。

破碎的婚姻不仅没有填补原生家庭的缺憾,反而放大了这种挫败感

当然,羊不是说家庭是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但从绝大多数患者的情况来看,家庭环境绝对是抑郁症的一个诱因。

那么,家庭不快乐的人那么多,怎么就她们有病?

女性抑郁,是一种集体性的困境

在说这个话题之前,羊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抑郁症。

抑郁症是世界第四大疾病,被称为“精神之癌”。

和我们想象中不一样的是,抑郁症患者通常不会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他们也会感受到开心和幸福,只是所感知的程度不同。

但就算他们能感受到快乐,这种快乐也是虚幻的,短暂地笑过之后,很快又会陷入那种无助、焦虑、困顿、难过的情绪之中。

抑郁症患者的最大特征是持续性的心情低落,每次发作至少持续两周以上。

如果不加以治疗,很可能会从由轻转重进而抑制不住自杀的念头,躯体上也会有疼痛反应,最轻也会有睡眠障碍。

而更令人震惊的是,在抑郁症患者中,女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2019年《柳叶刀·精神病学》上的研究数据宣称,女性占抑郁症群体的65%,是男性的两倍。

很多人包括媒体都认为这个结果是因为女性比男性更爱倾诉,所以确诊率更高。

但羊认为这种压倒性的数据并不能完全归咎于男女的倾诉欲差异,因为女性抑郁,是一种集体性的困境。

女性之所以更容易患抑郁症,其实有三个原因。

首先,女性本身的激素变化——

孕激素与雌激素可以影响神经递质传导和神经内分泌功能,而神经递质和神经内分泌功能可以直接影响女性的心情。

在月经前后,更年期,妊娠期,以及分娩前后,这种抑郁状态都有可能因激素的变化出现。

更年期抑郁以及产后抑郁目前已经算是比较高发的疾病了,如果家人不能在此期间提供较饱满的情绪价值,女性很容易罹患上长期抑郁。

说个真实案例,羊身边就有认识的阿姨在前两年因为更年期抑郁症跳而楼,在此之前她是大企业领导,手头上还承接着政府项目。

没人能想到这样一个事业有成家庭合睦的人会选择自杀。

但抑郁症就是这样的,明明外面阳光很好,明明全家都在说笑,但她却像是待在真空盒子中,窒息却又走不出去。

而除了激素影响以外,女性其实一种处在一种持续性的隐秘痛苦之中。

心理咨询师张春曾分享过,很多来找她倾诉的女性其实并没有遭遇什么非常重大的打击,她们只是不知道该怎样以现在的身份活着。

她们没有遭遇到具体的创伤,但却被一种神秘的、弥散性的痛苦和抑郁笼罩。

她思考了很久,最后终于意识到——

“这种挫败感之所以神秘、弥散、强烈且持续,是因为它是由社会的权力结构所决定的。”

女性为什么容易被抑郁笼罩?

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活在一种“双重束缚”之中,它意味着同一件事情却用两种评判逻辑,使得最后你怎么做怎么错。

羊举些更具体的例子

女人要有事业,但太有事业也没必要;

女人要漂亮,但太漂亮就是虚荣;

女人要性感,但太性感就是罪过…

女人身上的命题永远都是这样,没有应该怎么做,没有一个无法具体化的衡量标尺,只能靠你自己朦胧的判断。

来自电影《芭比》台词

当然,这不是说男性就没有痛苦了,但社会对男性的要求是单向的——

你可以帅,可以有钱,可以有上进心,你有的越多越好,但女性却最好不要过度拥有。

而这之间的度,则是千百年来的父权制所制定的。

女性之所以活得拧巴,是因为我们被各种规则规训着,你不能发泄,不能以自己的感受为先,因为社会不允许你是“泼妇”。

张春老师分享自己曾经的工作经历时说过,当时那个组的男同事们都把她当男孩对待,直接在口头上就说“你不算女的”。

听起来是玩笑话,可实质却是侮辱。

那时的她不知道该怎样定义自己,只能默默接受这个处境,并弱化自己的女性特征,因为男性这个身份是“安全”的。

“只要你以女人的身份在那里待着,你就会遭遇不计其数的空气里的那种审视。”

这种痛苦在女性的身份转变期最为明显。

在家庭里,女性会以女儿、妻子、母亲的身份被审视被要求,在社会中,女性又以未婚未育、已婚未育、已婚已育等标准被hr分类。

女人到底该怎么活?这是一个解不开的谜题。

而男性不一样,虽然他们也身肩压力,但从始至终他们的道路都是明确的:去获得成功,去变得更有社会竞争力。

图源@琉琉信箱

这明明是一个独立女性会被尊重的时代,但大多数情况下,这种尊重更像是一种口号。

父权制规则不可能在短短一百年间被打破,“双重束缚”的存在和“独立女性”的倡导让女人们越活越拧巴。

拧巴久了,自然容易被抑郁情绪主导。

很多人在安慰陷入抑郁情绪的人时会说“想开点”。

但女性抑郁从来都不是一个暂时的状态,而是一种长久的困境。

别去care别人制定的游戏规则

那么只要父权制存在,这种困境就注定无法被改变的吗?

当然不是,女性困境暂且无法解决,但个人生活是可以被改变的。

有多少人还记得年初爆火的妍珍文学?

妍珍作为一个超级大反派之所以能引起那么大的讨论度,是因为她让我们看到了女性的另一种生活方式——

她没有道德感,没有同理心,只在乎自己。

羊并不是说妍珍的做法是对的哈!!!

但你仔细想一下,很多女性之所以痛苦,不就是因为太有道德感,太有同理心,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吗?

网上盛行的“发疯文学”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些脾气不好,爱粗暴行事的人通常不会陷入抑郁状态,因为他们及时把负面情绪抒发了出来。

当然,我们不能做粗暴的人,但我们也可以“情绪外倾”。

情绪怎样外倾?首先做到在生活场景中反击。

比如,指责地铁上在座位劈腿的人,比如遇到性别凝视敢于反击,再比如适当拒绝母职绑架。

这些事虽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但却是属于个人的微小胜利。

张春老师说的破局方式也和这种理论差不多。

既然父权制有自己的运行原则,那么你就别去遵循这种规训中让你不舒服的规则。

也就是羊的小标题:别去care他人制定的游戏规则,以你自己的感受为先。

中国女性很难大胆地追寻所谓的自由,就是因为顾虑太多,可这些顾虑本身就是二元制性别体系下的“阴谋”。

承认「女性抑郁」,是在认清现状,也是在接受最真实的自己。

但不论你现在正处于什么样的生活,羊都希望姐妹们记住——

我们不一定要做这个社会期待的女儿与母亲,不一定必须要“独立、上进”,做最“完美”的女性主义。

事实上,有可能这个躺在床上玩手机的我们,虽然不尽如人意,也已经是最自由的自己了。

遵守自己的游戏规则,是现代女性能善待自己的,最好的方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